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生活频道 >> 文化 >> 文化大话堂  >> 正文

海外中文古籍多路“回家”

www.taihainet.com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作为中华文化的载体,中国古籍自古代即已流播海外,对汉文化圈各国影响深远。虽然其体量巨大,但历经战乱,尤其是近代以来,大量中国古籍因各种原因散佚流失海外,其中不乏珍本、善本和孤本。近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家层面以及学术、出版、收藏界的日益重视,大量流播海外的中文古籍正以数字化、影印出版、购买等形式“回家”。

唐写本《王勃集》佚篇残卷 (局部)。金程宇供图

  摸清底数,增进了解

  尽管各国汉学家对收藏于世界各地图书馆、博物馆和个人藏家手中的中文古籍进行了一定整理研究,但保存在海外的中国古籍到底有多少?都在哪里?有哪些珍稀资料?至今并不清楚。

  中国古籍流播海外,古已有之。“以成书于9世纪后期的《日本国见在书目录》所著录的1579部古籍而言,相当于同时期中国所存典籍的1/2,数量颇为惊人。朝鲜半岛也保存了大量中国典籍,宋人张端义《贵耳集》记载:‘宣和间奉使高丽者,其国异书甚富,自先秦以后,晋唐隋梁之书皆有之,不知几千家、几千集。’”南京大学教授金程宇介绍说。漫长的古籍流播过程,更增加了我们了解域外中文古籍存藏情况的难度,进行初步的摸底排查十分必要。

  2015年,中华书局联合海外30多家存藏单位普查馆藏中文古籍并编纂书目的古籍整理出版项目“海外中文古籍总目”正式启动,成为“十三五”期间古籍整理出版工作的重点之一。通过与海外出版机构和汉学家的深入合作,截至今年6月,“海外中文古籍总目”项目共出版《美国耶鲁大学图书馆中文古籍目录》等海外古籍目录9种,涉及藏书机构14家。其中的新发现,充分说明了这项工作的价值。

  英国牛津大学博德利图书馆的中国古籍收藏在全英首屈一指,特别是在古代地图、航海图等地理文献的收藏上独树一帜。2016年3月,时任该馆中文部主管的何大伟向专程到此参观拜访的中华书局工作人员介绍了两本馆藏中文古籍——《顺风相送》和《指南正法》。“他们发现,《顺风相送》中有一段文字证明了中国人最早发现、命名和使用钓鱼岛(书中称为“钓鱼屿”)的历史,《指南正法》也记录了钓鱼岛的有关情况。经过研究,这两部明代末期的手稿孤本,是现存最早的能够证明钓鱼岛及其周边海域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固有领土的直接证据。”中华书局文献影印编辑部编辑张昊介绍说。随后不久,两书在中华书局影印出版,并编入相关古籍目录中。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相关新闻
编制书目、影印出版……海外中文古籍加速回流

编制书目 影印出版 数字化回归   海外中文古籍加速回流(文化脉动)   近代以来,大批古籍流散海外,不少珍本、善本、孤本为国内罕见。近年来,在海内外有识之士的携手努力下,海外中文古籍的情况日渐清晰,大批海外中文古籍正以影印出版或数字化等方式回流中国,为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推动学术研究发挥了重要作用。   摸清底数,新发现层出不穷   海内外仅存的...

海外中文古籍重获新生

北京晨报讯(记者 郭丹)近日,《花叶婆娑——华盛顿大学和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古籍珍本新录》新书发布会于“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顺义国际展览中心举行。该书收录了美国华盛顿大学东亚图书馆和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亚洲图书馆所藏,编纂和出版过程均收到相关专项经费资助得以完成。活动上,中外嘉宾还分享了海外中文古籍通过国际合作的方式被发掘出来,重获新生的...

中文古籍日本越南很受宠 出国回流价涨10倍

十竹斋笺谱初集 明胡曰从编1952年荣宝斋重刻本   古籍市场   “欧美固然是淘宝的好去处,但2010年到欧美的买家比往年增加至少5倍,僧多粥少,反倒是东亚和东南亚的潜力不可忽略”,近期本版陆续对“异国搜宝”进行了报道,引起行内人士关注。有市场人士认为,东亚和东南亚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