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西宁,青海民族大学艺术学院民族工艺美术(唐卡)班毕业生分享唐卡绘画技巧。 中新社记者 张添福 摄
南拉才让的同班同学谢智措毛,毕业作品《释迦三尊》就运用噶玛噶赤派的风格,其灵感来自大学时期的一次康巴藏区的游历,“我很喜欢这种风格,当时拍了很多唐卡照片来收藏。”
与昔日唐卡绘画“只传男不传女”不同,如今女画师也成为唐卡绘画一支重要的力量。南拉才让的女同学谢智措毛还继续报考西藏大学艺术学院的研究生。
“想再进一步深造,”擅长唐卡主佛静相绘画而非怒相的谢智措毛说,“想多学些理论,不仅是关于唐卡,还有油画、国画等,我都喜欢。”
谢智措毛初中时首次接触唐卡,选择《释迦三尊》主题,那时还未掌握唐卡绘画“度量经”的她,作品比例失调,而大学毕业时花了两个学期的毕业作品《释迦三尊》,算是自己的总结之作,“很明显,长进了不少。”
谢智措毛庆幸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未来,最大的想法,是有一间自己的工作室。”
青海民族大学艺术学院教授伯果说,过去,唐卡传承主要靠民间力量,如寺院艺僧和家庭父子等,现在,青海民族大学、西藏大学、西北民族大学等开设了唐卡专业,高校成为唐卡艺术传承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随着交流紧密,高校学子多方取法,唐卡毕业作品中,都可看出各个画派的风格。”伯果说,这为唐卡创作打开了另一扇门。
“热贡艺术形成了寺院、村落、家庭、传习中心、协会、学校多渠道培养‘非遗’传承人的格局。”黄南州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赵显祥此前表示。
南拉才让、谢智措毛毕业离校在即,他们的师弟师妹们,已在热贡地区拜唐卡大师、访传统画院、绘见习作品。(记者 张添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