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生活频道 >> 文化 >> 文化大话堂  >> 正文

编制书目、影印出版……海外中文古籍加速回流

www.taihainet.com 来源: 人民日报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编制书目 影印出版 数字化回归

  海外中文古籍加速回流(文化脉动)

  近代以来,大批古籍流散海外,不少珍本、善本、孤本为国内罕见。近年来,在海内外有识之士的携手努力下,海外中文古籍的情况日渐清晰,大批海外中文古籍正以影印出版或数字化等方式回流中国,为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推动学术研究发挥了重要作用。

  摸清底数,新发现层出不穷

 

  海内外仅存的宋版《文章正宗》第十四卷、最早记载钓鱼岛的中文文献《顺风相送》、南宋初期刻本《后汉书》、对中国佛教史有重大价值的《敕修百丈清规》……近年来,随着《海外中文古籍总目》各分册的陆续出版,越来越多沉睡在海外图书馆中的中文古籍被唤醒,一批具有极高文献价值和历史价值的珍贵古籍浮出水面,中华文化向世界传播的路径因此更加清晰。

  《海外中文古籍总目》是国家确定的“十三五”期间古籍整理出版工作的重点之一。从2013年开始,中华书局联合海外30多家存藏单位普查馆藏中文古籍并编纂书目。2020年初,随着《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图书馆、维多利亚大学图书馆中文古籍目录》的出版,《海外中文古籍总目》分馆目录达到了7种,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图书馆、美国加州大学尔湾分校图书馆、美国耶鲁大学图书馆等12家海外机构的中文古籍全部著录成书。

  究竟有多少中文古籍被国外收藏?这个数字目前仍不十分清楚。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调查统计,目前在全球47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座博物馆中,记录在案的中国文物有167万件,而流散在海外民间的约是此数目的10倍,这些文物中间包括大量的古代典籍文献。据研究,美国现存中国善本线装古籍不少于70万册,古籍总数量接近400万册;欧洲粗略估算古籍有200万册;流入日本的中国古籍更多,“日本所藏中文古籍数据库”中便可检索到91万条汉籍书目。国外各大公共图书馆、大学和研究机构图书馆以及民间收藏的典籍文献至今尚无系统的明确统计数据。

  “保护仍是整理中文古籍的首要任务,而要保护首先就必须摸清底数。”中华书局总编辑顾青说,“通过编纂《海外中文古籍总目》,有助于我们摸清海外中文古籍的家底。”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图书馆中韩文部主任李国庆说,大家通常关注的重点都放在知名大馆,而对北美中小型图书馆的馆藏,一般来说不是太注意,但是通过编纂书目,发现这些中小馆里也会有一些令人意外的发现。比如像爱荷华大学,以前没人知道他们有中文古籍,调查中居然发现有229种,其中最早的书还是元代的。加州一所大学在调查中竟然发现近千种中文古籍,其中不乏宋版书和元刻本。

  据了解,目前大多数藏有中文古籍的海外图书馆都没有中文研究馆员,缺少精通中文古籍和古籍编目的人才,因此不乏这种情况:中文古籍自入藏以后就一直没有整理过,有的甚至上百年躺在书库里无人问津。2006年发现的1896年刊登的中国最早的一批“时新小说”手稿,就是一所大学图书馆搬家时在两个落满灰尘的纸箱里偶然发现的。“这就是编纂海外中文古籍书目的意义,通过编辑书目、调查藏书,把馆藏整理出来,才能供学者使用。”顾青说。

  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杨海峥教授与同事们长期从事日本中文古籍的研究和复制工作,目前她负责京都大学所藏汉籍善本的整理复制工作。杨海峥说,日本各大学汉籍收藏总数占到日本所藏汉籍总数的一半还多。除了皇室、公共图书馆、私人藏书、寺庙之外,日本各大学也是一个非常值得进一步关注的地方。杨海峥指出,尽管日本各大学的中文古籍编目和数字化做得比较好,但并未覆盖所有部门的馆藏,比如京都大学人文研究所图书馆、京都大学附属图书馆、京都大学文学部图书馆等也有很精彩的馆藏,在调查中就发现了南宋初期的刻本《后汉书》、宋版《集千家注批点杜工部诗集》、元刻本《敕修百丈清规》等珍稀古籍。

  “很多时候需要亲自到这些图书馆去翻书,不然光凭以前听到过的一些消息,往往会有一些误导。”杨海峥说。

上一页 1 2下一页
相关新闻
线装本文渊阁《四库全书》杭州展出 将对民众免费开放

古色古香的木质外包,干净整洁的手工印刷,6月18日,线装全套文渊阁《四库全书》在浙江杭州展出。据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套丛书将对民众免费开放,各界人士均可来“西湖会客厅”阅读、研究。   读者站在书架前仔细观摩线装《四库全书》。 童笑雨 摄   《四库全书》由清乾隆帝召...

百名海外华裔青少年 “云端”感受中华文化

台海网6月16日讯 据泉州网报道  6月13日,由中国侨联主办,福建省侨联、泉州市侨联等承办的“亲情中华·为你讲故事”网上夏令营——泉州营(第3期)举行云闭营仪式,来自英国、爱尔兰、马来西亚等国家的100多名营员和老师们共同上线,一起回顾了快乐有趣的15天时光。 “我一直都有一个中国梦,希望毕业后到北京念大学,感谢这次夏令营,让我离中国更近一步!”来自...

留住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根与魂

2020年6月13日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全国各地围绕“文物赋彩全面小康,非遗传承健康生活”主题开始先后举办异彩纷呈的活动,以文物增强文化自信、点亮人文城市、提振乡村振兴、助力脱贫攻坚、非遗传承进校园社区等不同形式,传播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传承的现实意义。   作为国家文化建设重要主题活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近年来更加着意使公众成为活动...

郑家建:两岸教育文化工作者当同心勠力 促进两岸青少年交流融合

针对民进党当局对中小学教科书进行“去中国化的一系列政治操弄,全国人大代表、福建师范大学副校长郑家建表示,两岸教育文化工作者应同心勠力促进青少年交流,开发、推广、创新中华文化“精神产品”,增进台湾青少年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 全国人大代表、福建师范大学副校长郑家建 ...

台湾人,你为什么会失落?

曾经有不少人认为,中华文化在台湾传承得最好,只有在台湾,才能学到正统的汉学、品到纯正的中华。也曾经,去台湾旅游的人,带回几件文创产品,也要跟亲友炫耀。但现在,依然敢大声说台湾文化“最中华”的台湾人还有几个?拿着台湾文创产品爱不释手的,又还有几人? 金马奖,华语三大电影奖之一,在华语地区广受赞誉几十年,是台湾几十年努力的成果,也曾经代表了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