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生活频道 >> 文化 >> 文化大话堂  >> 正文

非遗传承人直播带货 探索非遗活态传承

www.taihainet.com 来源: 廊坊传媒网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廊坊传媒网讯(记者张泰源)“这是五行养生香,这是檀香……晨用醒神纳阳之香,暮用舒缓镇静之香,日用通络舒筋之香……”一间雅室、一篆香、一位非遗传承人,和以往面对面的闻香体验不同,5月10日,在谷氏制香工作室,谷俊明架起手机,开始网络直播卖货。

  “云端”拓展 非遗传承新天地

  今年47岁的谷俊明是省级谷氏制香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也是谷庄村传统制香技艺的第十三代传承人。他6岁起就在自家的制香作坊里打下手、学习手工制香技艺。2019年,谷氏制香技艺入选第一批河北省“燕赵老字号”。

  架起手机、打好灯光,谷俊明的制香工作室瞬间变成了直播间。直播中,谷俊明展示了各种各样的香料,配上幽默风趣的解说,将不同香料的历史、文化、制作工艺、功效等娓娓道来。

  谷俊明表示:“现在,实体店销售有限,在这场谋变求生的浪潮中,我们手艺人唯有打破传统的经营模式,探索出新的销售路径。如今的生活节奏快,年轻人对香文化了解少,产业不是很活跃。通过直播这种形式还能增加人们对非遗项目的了解,扩大非遗影响力,让非遗走入年轻人生活。”

  直播带货 销售科普两不误

  “从看物品详情到读图看评价,再到看视频和直播,用户的消费习惯正在发生改变,我们也得跟着变。”继承祖辈的制香手艺后,谷俊明便时时把创新二字牢记心中。在他看来,老字号是传承、文化的代表。老字号也能与时尚、生活、年轻人紧紧相连。创新产品内容、拓展电商渠道,昔日的“制香业”又重新火了起来。

  从最初简单的香料课堂,到现在的直播带货,谷俊明的团队越来越壮大,效益也越来越好。“我直播了近一年,观看粉丝最多的一场达到万余人。其中,一个视频的浏览量达500万次,超出了预期效果。在直播平台,我们店是第一家卖香料的,因为是非遗项目,也是‘老字号’,吸引了较多粉丝。”谷俊明笑着说。

  通过网络直播,谷俊明已卖出近四五十万元的香料产品。在谷俊明看来,通过网络直播的方式宣传产品是一种趋势。在线上,没有人流限制,香料爱好者都可以进入直播间,畅所欲言。其次是在直播平台,可以给大家普及如何使用等相关科普知识,也可以解答大家提出的各种问题,这些都是线下很难办到的。

  创新模式 做大非遗产业

  “对于网络直播这种形式,我还处在学习阶段。直播看似简单,其实大有学问,怎么样把文化生动地传播出去,怎样把产品卖出去,需要做更多的思考。”谷俊明说,以目前的销量来看是一个很好的开端,随着长期的坚持和深入,粉丝数量越来越多,前景可期。再者,谷俊明认为香料不应该只是生活用具,要将其做成艺术品和旅游纪念品,助推当地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我会将经验分享给廊坊的其他非遗传承人,并邀请他们来做直播。这样一来,既活跃了直播间,也让更多的人了解廊坊非遗。同时销售非遗产品,为正处在‘寒冬’的非遗传承人带去更多收益。”谷俊明说。

  直播带货正悄然改变着市民的消费习惯,使得谷氏制香制作技艺重新焕发出巨大的生机,中华传统文化艺术得以发扬光大,让非遗产品“叫好也叫座”,无疑是美事一桩。

相关新闻
临清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曲玉双:以面“塑”英雄 心“艺”送战士

“五一”前夕,聊城特战救援队收到一份特别的礼物——一个以他们战“疫”场景为创作素材的面塑作品。它的作者是临清市面塑协会会长曲玉双。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抗疫战争中,全国人民以同舟共济、众志成城的坚定信心,以不同的方式同疫情进行顽强斗争。在疫情防控期间,曲玉双通过电视、网络等看到医护人员、志愿者、社区群众等群体坚守在一线同疫情抗争的事迹后深受...

“网红”农民吴清河的非遗传承路

孩子们排练海南麒麟舞。   “网红”农民吴清河的非遗传承路   麒麟舞跃海南   文\海报集团全媒体中心记者 刘凡静 张毅   “‘元帅’,往前走”   “‘土地爷’,你脚步要快一点……”   近日,在海口市秀英区永兴镇昌儒村   村口的大树下   一群扮演不同角色的孩子们   正在65岁的村民吴清河指导下   排练海南麒麟舞   麒麟舞,并非海南独有  ...

柘荣:非遗技艺心手相传

油茶压榨工艺 魏发松 摄   行走山城柘荣,能感受到古朴纯真的民风民俗和厚重深远的非遗文化。在这里,还有一群人,一直传承和坚守着父辈们传承下来的古法榨油、传统制茶等传统技艺,为柘荣非遗文化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近年来,柘荣县委、县政府创新工作思路,充分调动各方力量,稳步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目前有17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入...

非遗马头琴制作 让孩子度过别样“五一”

中新网内蒙古新闻5月1日电(记者 张林虎 通讯员梁良)“亲爱的大朋友和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关于马头琴的美丽传说吗?”1日,在呼和浩特市呼和塔拉东街的敕勒川草原非遗工坊内,一场别开生面的马头琴制作亲子活动吸引了不少市民参与。孩子和家长们一起动手制作马头琴模型,在体验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共同度过了难忘的“五一”劳动节。   当天上午,孩子们来到活动现场...

“非遗+”打造脱贫金钥匙 点亮小康新生活

身穿蓑衣的纤夫,编着小辫的渔娘,划水而来的渔船……乌江边上,富有地域特色的生活图景映入观众眼帘。观众未必能注意到,他们中有相当一部分表演者是武隆区的农民。放下锄头,拿起话筒,穿上演出服,农民一步步走到舞台聚光灯下。 武隆将川江号子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国家5A级景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串联起旅游新格局,门票带来的收入,再算上民宿、农家乐、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