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生活频道 >> 文化 >> 文化大话堂  >> 正文

“非遗+扶贫”助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www.taihainet.com 来源: 河北日报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近年来,丰宁满族自治县补短板强弱项,擦亮“非遗+扶贫”品牌,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贡献非遗力量。

  丰宁文化底蕴深厚,全县有各类非遗项目61项,丰宁满族剪纸、布糊画、木作技艺、铁编技艺四项非遗是当地特色资源龙头。在脱贫攻坚中,留守家庭妇女、无劳动能力或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脱贫是一个重点和难点问题。如何让古老的非遗技艺在脱贫攻坚中发挥作用?该县通过举办非遗技艺培训班、开展考察研学等活动,使242人掌握了一技之长,还想方设法拓宽销路,带动89户贫困户人均年收入增加2000余元,非遗技艺带动脱贫的作用凸显。

  “要想利用非遗来推动扶贫发展,就要适应新时代的市场需求,让古老技艺与现代元素相结合,突出地方特色,作品才有生命力,‘非遗+扶贫’模式才能坚持下去。”丰宁满族自治县旅游和文化广电局副局长张艳玲介绍说,为擦亮“非遗+扶贫”品牌,提出了抓巩固、促提升、补短板、强弱项的思路,研究了落实举措。丰宁出台了《“非遗+扶贫”巩固提升工作方案》和《关于进一步加强非遗保护传承发展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以原有8处非遗扶贫就业工坊为重点,巩固“非遗+扶贫”成果。扶持非遗传承,争取东西部协作资金100万元,用于开展培训、宣传推广、考察研学、展览展销、产品研发,为带动能力强、投资规模大的扶贫就业工坊提供补贴等。提升技艺研培,开展1次全县范围内的手工技艺培训活动,以传统工艺工作站为平台,为各级传承人及工坊带头人、优秀学员提供2至3次外出交流学习的机会,提升对作品的创新设计及衍生品的研发思路。搭建销售平台,引进电商及各类企业采取订单生产、合作销售等形式,帮助非遗工坊产品对接市场,扩大销路。

  同时,加大和北京故宫、恭王府、郡王府等单位之间的合作对接力度,扩大销售面,持续带动贫困户年均增收1000-3000元。强化产品创新,建立县级传统工艺专业研发团队,对传统工艺产品提升整体品质,形成更好满足社会需求、具有更强市场竞争力的产品。扩大产品宣传,积极借助新媒体等资源,创新传播渠道、搭建传播平台,加大线上宣传力度,提升非遗扶贫产品的知名度。

相关新闻
“脱贫保姆”五千里“送亲”到工厂

49小时,2600公里,黑龙江省青冈县41岁的贫困户刘清战,这辈子第一次坐“专车”出省打工。   大兴安岭南麓特困连片区的春风仍寒,热炕头上的刘清战却坐不住了——没活儿干,坐吃山空,再掉“穷坑”里就难爬出来了!   今年2月底“摘帽”的青冈县,是黑龙江省最后一批退出的国贫县之一,至今不通火车。地少、田薄、多盐碱,外出打工是这个传统农业县不少乡亲脱贫的...

营口市台办积极助力台企复工复产

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在毫不放松抓紧抓实抓细各项防控工作同时,营口市台办切实帮助台资企业解决复工期间遇到的实际困难,助力台企复工复产。   目前,在营台资企业已经全部复工复产。   2月26日,营口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高梁赴旺旺集团营口分公司走访调研,指导企业用好各种扶持政策,鼓励企业坚定信心,共克时艰。   随着近期企业逐步复工复产...

高原“青绣”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复工复产见闻

图为土族绣娘们正在制作盘绣。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供图   “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非遗扶贫”,记者从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了解到,该省“青绣”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全部复工复产,涉及建档立卡贫困户851户3064人。   “青绣”是青海土族盘绣、藏绣、撒拉族刺绣、蒙古族刺绣、河湟刺绣等民间刺绣的统称,是青海省重点打造的地方刺绣品牌。   图为撒拉族绣娘们正在制...

脱贫后 泉州人卓木水带着村民家门口创业

台海网3月13日讯 据泉州网报道 这几天,卓木水又开始忙碌起来了,他将需要加工的电子产品,送到村民家里,让他们在家加工。“尽量减少工人聚集,一边做好疫情防控,一边抓生产。”他说,虽然疫情给生意带来了暂时的影响,但他相信,一切都会慢慢好起来的。 6年前,卓木水一度穷困...

脱贫攻坚“6+10” 泉州举措实打实

台海网3月13日讯 据泉州网报道  昨日记者获悉,2019年,泉州市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12985.6元,较2018年增长24.19%;全市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1191户33579人和181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实现稳定脱贫。 六大模式 加速脱贫攻坚 创新六种扶贫模式,让泉州在全省脱贫攻坚工作中脱颖而出。2016年、2017年和2018年的脱贫攻坚工作成效考核中,泉州市连续三年被省委、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