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创不是依附性存在,而应成为日常
事实上,目前热销的文创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重体验、会讲故事。以上海图书馆推出的《缥缃流彩》线装笔记本体验套装为例,它以宣纸做内页,并从七八本古籍中提取元素做成彩页。读者拿到手时,是一张张散页,可以按着自己的喜好,装订出独一份的线装笔记本。套装里有针、线以及详细图解,上海图书馆古籍修复专家张品芳还拍摄了一段示范视频,演示标准四眼线装的装订方法,产品附送了过把“私人定制”古籍装帧的独特体验。
这款笔记本布制封套上的梅花也藏着一个美妙的故事,它取材自清代大学者阮元编著的《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约200年前,院子里一株枯死的老梅树忽然复活,阮元惊为异象,欣然提笔,名之为“返魂梅”。100年后,画家陈子清在重装《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时,在书衣上画上了一株苍健的梅花,以“返魂梅”寓意他的装裱给了这本古书新的生命。如今,《缥缃流彩》线装笔记本再以“返魂梅”为元素设计了一个布质封套,寓意这本古籍又一次焕发新生。
“书斋里鲜少示人的宝物走到了老百姓的生活中,这正是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生动注解。”据上海图书馆副馆长林峻透露,去年“缥缃流彩——中国古代书籍装潢艺术馆藏精品文献展”举办期间,《缥缃流彩》线装笔记本体验套装推出了第一批500套,短时间内便被一抢而空。而近日举办的第二届长三角文博会期间,短短四天又售出了近250套。
业内人士指出,图书馆承担着传承文明和社会教育的职能,过去单向、被动的服务方式对于现代读者来说已显得不够“解渴”,而文化创意产品正是采用现代人更易于接受的方式传播图书馆文化,让古籍中的内容活起来,真正做到使百姓“日用而不知”。“许多人觉得拥有了丰富的文献资源就是拥有了文创IP,其实不然。”林峻认为,好的文创需要具备三个特点:审美、功能、内涵,缺一不可。仅仅做到迎合消费,不算本事,更高明的是融汇古今、沟通雅俗。他指出,还有一个误区必须打破,那就是把文创等同于衍生品。目前,许多图书馆的文创开发都配套大型的展览或活动在做,缺乏独立性。“好的文创不应该是新奇点缀,而应该进入生活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