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生活频道 >> 文化 >> 文化大话堂  >> 正文

辛弃疾众里寻找的“他”是何人(3)

www.taihainet.com 来源: 解放日报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是知音?

  其实,“众里寻他千百度”应该是指作者在寻觅知音。结合《新荷叶》词中的“知音弦断”,更可看出作者寻求知音的那种迫切心情。这里的“他”,可以是刚任枢密都承旨的叶衡、时任宰相的虞允文等,也可以是知遇明君宋孝宗。

  叶衡有才智、通兵法,辛弃疾任建康(今江苏南京)通判时,时任淮西军马钱粮总领的叶衡就对他颇为知赏。虞允文更为辛弃疾所敬重,他不仅有志于恢复大业,而且在抗击金人的战争中建立过奇勋。

  绍兴三十一年十一月,金主完颜亮率兵准备渡江一举消灭南宋。结果,被虞允文率领的宋军打得大败,从而导致金军哗变、完颜亮被杀。

  宋孝宗皇帝是一位力图有所作为的君王。即位当年,就以赵构的名义,下诏为岳飞平反昭雪,追复岳飞原有的官职,并将岳飞遗体依礼改葬。

  后来,又为岳飞建造“忠烈庙”,以示纪念;追封为鄂王,彻底推翻了强加在岳飞头上的那些莫须有的罪名,恢复了这位抗金名将的声誉。

  北伐失利后,孝宗对《隆兴和约》一直愤愤不平。乾道五年八月,他起用坚决主张抗金的虞允文为右相兼枢密使,强军理财,整顿吏治,裁汰冗官,惩治贪污,重视生产,锐意恢复。之后,还召见辛弃疾,倾听其关于恢复大业的建议,并把他留在京师任职。于是,这才有了词人笔下的元夕盛况。

  叶衡、虞允文与宋孝宗对元夕的胜景无心观赏,他们一心希图恢复。因此,辛弃疾在热闹的人群中是寻不见他们的,他们一直处在“灯火阑珊处”。这里,辛弃疾将贤臣、明君等比作美人,作为自己理想中寻觅的知音,是合乎情理逻辑的。

  乾道八年,辛弃疾出任滁州(今安徽滁州市)知府,即为虞允文所任命。滁州在南宋属于上州,地处宋、金边境,军事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此前,辛弃疾曾在奏疏和呈给虞允文的《九议》中反复论及滁州的战略意义,并提出驻守两淮、招抚南归士民、屯田练兵等主张。这次让辛弃疾独掌滁州,也是给了他一个将自己的政治主张付诸实践的好机会。

  淳熙元年,叶衡任户部尚书、参知政事、权知枢密院事,后任右丞相兼枢密使,力荐辛弃疾慷慨有大略。因而,辛弃疾受到孝宗的再次召见,迁仓部郎官、提点江西刑狱。所有这些,或许是孝宗皇帝和虞允文、叶衡对辛弃疾在本词中引为知音的一种回应吧?

  辛弃疾以美人象喻知音,将贤臣、明君视为自己寻觅的知音,这在艺术上并非别出心裁。

  譬如《诗经》云: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又云: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从表面上看,这两首诗都是写痴情男子对“伊人”“游女”爱恋而不可求的单相思;实际上,这只是诗的“象”,诗的“意”则是贤才感叹知音难觅、壮志难酬,而这个知音正是有德有位的君子——贤臣、明君。

  意象之妙,就在于字面上纯粹写“象”却不露真“意”。诗的真“意”,需要“寻象以观意”。这对古今读者的研读契悟能力,是一个挑战。

[张立华]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相关新闻
爱美人不爱功名?柳永:那是你误会我

北宋真宗咸平六年(1003年),恰逢中秋佳节,两浙转运使孙何的府会上,歌女楚楚也前来做客,只见她朱唇微启,将一首曲子婉转道来,瞬间惊艳四座。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歌声曼妙,曲...

以大数据“全景式”呈现唐诗宋词

一场读诗方式的创新——   以大数据“全景式”呈现唐诗宋词   光明日报记者 王子墨 王远方 卢璐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苏轼曾给自己做了这么个总结。但是苏轼一生到底有多颠沛?光看文字可能不太好想象。但是打开《唐宋文学编年地图》,输入“苏轼”,一张中国地图上被密密麻麻地标记了位置。这张地图,就是一张直观生动的“苏轼颠沛流离图”。  ...

宋词的幽情单绪与家国天下

词,最初主要流行于民间,是为配合隋唐以来的燕乐而创作的歌辞,后经张志和、韦应物、白居易、温庭筠、李煜、冯延巳等人的创作与发展,在宋代达到巅峰。宋词现存20000余首,作者达1430余人,是中国文学史上与唐诗双峰并峙的文化瑰宝,至今陶冶着人们的情操,给读者以思想启迪与审美享受。 在品鉴宋词时,前贤又有“婉约”与“豪放”之分。明人张綖即言:“词体大略有...

宋词佐酒话重阳

原标题:宋词佐酒话重阳   宋·刘松年《撵茶图》(局部)   宋·赵佶《文会图》(局部)   宋·朱绍宗《菊丛飞蝶图》   “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重阳节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人祈求长寿的节日。呼朋引伴,登高望远,赏花饮...

古人与星星:李贺登月观地球 辛弃疾探究万有引力

资料图片 辛弃疾(资料图片) 来自古人对“星星”的猜想—— 随着电影《火星救援》的热映,火星火了,火星上的土豆更火了,人类对于太空探险和太空移民的激情再一次被激发。而据媒体报道,前不久,科研人员宣布发现火星上存在液态水,尽管可能是短时间内的存在,但还是让地球人极其兴奋,觉得向地球外移民又接近了一步。 由此可见,茫茫宇宙中的天体,总是牵连着咱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