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次科举不中
按说,这样的才华,应对科举考试应该够了,而实际上,柳永考了四次科举,次次都落榜,可谓“资深落榜生”。
在20多岁的宝贵年华中,柳永流连声色,出入青楼楚馆,在江南度过了一段放浪的生活。
直到1008年,25岁的柳永才终于抵达汴京,准备参加礼部考试。
跟杭州相比,汴京物阜民康,更加繁华。宝马香车、青楼画阁、茶坊酒肆比比皆是,柳永写了不少词,将“承平气象,形容曲尽”。
他也经常出入小街曲巷,教坊乐工每有新曲子,就会去找柳永填词,他为歌妓乐女写的歌辞,在汴京城声传一时。
第二年,春闱在即,对于考试,柳永非常自信。但很快,他就被现实泼了一盆冷水。
宋真宗下昭:“读非圣之书,及属辞浮靡者,皆严谴之。”柳永自然被归为此类,初试落第。
他在《如鱼水》中写下:“浮名利,拟拚休。是非莫挂心头。富贵岂由人,时会高志须酬。”虽有失意,但仍对科举抱有希望。
不过,他不知道的是,迎接他的是连环的失意。三十二岁再度落第,三十五岁三次落第。
人到中年,一事无成,柳永不禁感到愤懑。随即,他写下那首著名的《鹤冲天》,称自己不过是“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也许是赌气,他还立下了一个flag——“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科举虐我千百遍,我待科举如初恋。6年后,柳永又双叒叕参加科举,又双叒叕落选。这次不是因为别的,而是因为那首《鹤冲天》太火,传到了皇帝耳中。这下可好,皇上专门给柳永批示:“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
自此,柳永彻算是死了心,他自称“奉圣旨填词柳三变”,离开汴京,走上了与乐工、歌女合作的专业填词道路。
制图:李雪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