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生活频道 >> 文化 >> 文化大话堂  >> 正文

科幻文学火了之后

www.taihainet.com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刘慈欣、郝景芳获雨果奖、《流浪地球》的热映等现象说明,在中国,一个新的科幻热正在形成。作者队伍不断扩大,作品质量不断提升、内容日渐多元是科幻文学“火”了的体现。

  ●中国科幻正经历一个从模仿到原创的过程。科幻作家正在有意识地追求中国式语言、人物、情感。

  ●这种超越现实、指向未来、建基于科学技术逻辑规律的文学形态,更容易被不同文化背景的读者所接受,这或许是中国科幻文学在世界上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原因。在获奖效应的带动下,更多作家作品被译介到海外。

  不少人关注科幻文学是从刘慈欣开始的,《三体》在国内外的成功被视为中国科幻崛起的标志之一,刘慈欣也因此被称为“中国科幻第一人”。鲜为人知的是,科幻文学在中国已经走过了一百多年历史。1902年,梁启超在自己主办的《新小说》杂志上开设“哲理科学小说”专栏,科幻小说是晚清小说重要门类之一。百余年文学史上,科幻作品代不乏人。

  随着刘慈欣、郝景芳等作家斩获雨果奖引来大众广泛关注,中国科幻的世界影响力日益增强,国内读者对科幻文学的关注度也日益提高。尤其是越来越多的科幻文学作品改编成电影搬上银幕后,带动了科幻文学作品的阅读热潮。以今年春节档电影《流浪地球》为例,这部改编自刘慈欣小说的科幻电影在中国内地斩获46.55亿元票房,不少人感叹,科幻文学的春天来了。

  创作热潮又来袭

  在科幻作家吴岩记忆中,2010年《三体》三部曲全部发表以后,科幻开始逐渐进入人们视野。“刘慈欣、郝景芳获雨果奖、《流浪地球》的热映等现象说明,在中国,一个新的科幻热正在形成。”吴岩说。

  这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科幻文学热。晚清时期,梁启超的《新中国未来记》、鲁迅等人的科幻文学翻译都寄寓了社会进步的理想。“导中国人以进行,必自科学小说始”鲁迅的这句话明白地表露了他的心迹:以一种文化先锋的态度将科幻与启蒙结合起来。新中国成立后的上世纪50年代,随着“向科学进军”口号的提出,科幻小说迎来了又一次创作热潮。及至改革开放后,实现四个现代化目标引领下,科幻文学再次受到关注。

  “每一次中国科幻文学取得大发展的时候,都是国家和社会处于重要转型期的时候,今天也一样。”科幻文学与历史的这种特殊互动关系在吴岩眼中,缘于其与科技的紧密联系。“当科学技术在社会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科技创新热潮引领社会时,科幻文学就会迎来高潮。”

  作者队伍不断扩大,作品质量不断提升、内容日渐多元是科幻文学“火”了的体现。

  科幻作家韩松认为:“现在写科幻的估计有几千人。比较有影响的有二三十人。新涌现的作家比较多,比如冯原、滕野、郝赫、刘洋等。”

  一些现实主义作家也开始涉足科幻领域,王十月就是其中之一。他在2018年,集中发表了一批科幻小说,还出版了长篇科幻小说《如果末日无期》。在作家刘宇昆看来,科幻作品与纯文学并没有分界,科技不过是放大人性的工具。

  尽管写科幻的人越来越多,但与其他文学门类相比还是太少了。在吴岩看来,“活跃的作家在两位数左右,这几年我们做了很多培训,科幻文学作家队伍还有待扩大。”

  在科幻文学界一直存在着“硬科幻”与“软科幻”的说法。通常认为,硬科幻以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天文学等自然科学为基础,以追求科学的细节或准确为特性,着眼于自然科学和技术发展。软科幻的情节题材则更多地集中于哲学、心理学、政治学、社会学,其中科学技术和物理定律的重要性被弱化。

  以往,科幻文学的内容主要是与科技本身紧密联系的“硬科幻”,如今,科幻文学题材更加多元化,一批“软科幻”作家正在崛起并被读者接受。

  各类科幻文学作品数量在2018年迅速增长,科幻作家陈楸帆介绍说:“随着科幻发表渠道和市场的扩大,去年原创科幻文学长篇接近100种。”

  除此之外,科幻文学的认可度也越来越高。2012年第3期《人民文学》近30年来第一次刊发科幻文学作品,刊登了《微纪元》等4篇刘慈欣的短篇小说。今年7月最新一期《人民文学》还首次刊载了长篇科幻小说——王晋康的《宇宙晶卵》。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相关新闻
一周加印10次,这本中国科幻小说在日本卖疯了

三年前,当时在中国留学的中岛大地在朋友推荐下,第一次接触到了中国科幻作家刘慈欣的知名科幻小说《三体》,当时他花了一周时间才把中文啃完。   近日,当《三体》日文版第一册出版的消息传来,他第一时间入手,六点下班开始一口气读到夜里12点,看完整本书后大呼过瘾。 日本读者在书店翻看《三体》日文版一书。 来源: 视频截图   上市一周加印10次   《三体...

《三体》系列雄霸畅销书榜 科幻文学市场能靠一人独撑吗?

今年1月至5月,科幻作家刘慈欣《三体》系列一直雄踞畅销书榜,将余华、路遥、马尔克斯、东野圭吾等畅销书榜上的“常青树”甩在了身后,创下了国内科幻文学史上的奇观。单靠刘慈欣一人就撑起一个科幻市场?让科幻界对公众、对写作、对推广机制产生了冷思考。 《三体》系列居畅销榜黄金位置 开卷近日公布5月三大畅销书榜,在“虚构类畅销书榜TOP30”上,科幻作家刘慈欣...

《流浪地球》之后,谁再敢碰硬科幻?

当所有人都为刘慈欣和《流浪地球》欢呼雀跃,称中国科幻电影由此启航的时候,他却念念不忘1963年一部只有31分钟长的《小太阳》。他在随笔《被遗忘的佳作》中毫不吝啬地夸奖,“拍摄时间让人吃惊”“内容同样让人吃惊”。   《小太阳》讲述了4位少年在科学家的帮助下,以可控核聚变技术,设计出人工“小太阳”,并冲破陨石阻碍,使其顺利进入轨道,成功改造北方冬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