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生活频道 >> 文化 >> 文化大话堂  >> 正文

人工智能会取代人类的艺术创造力吗(2)

www.taihainet.com 来源: 光明日报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2.离人类的水平还有点远

  不可否认,无论是专家学者,还是艺术家,大部分人都不认可人工智能机器人写的诗、画的画、作的曲是艺术品。因为艺术被认为是创作者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其主观情感的呈现,而艺术活动更多是一种创造的过程,它充满感性色彩,人类艺术创造最大的特征就是情感化。而人工智能是理性的,它整套艺术生产逻辑基于数据,即便人工智能的文艺创作开始加入情感激发和随机化模块,但创作的内容仍然是从大量作品中提取、分解、组合而成,这种重组方式不能称为情感化的艺术创作。国外也有学者认为,人工智能目前没有可能创造与人类智力相当或者超过人类智力的作品,因为极具个人色彩的创造性活动是无法复制的。

  人类对人工智能文艺创作能力的抗拒和排斥,一方面基于主观情感上的“一时难以接受”,因为在人工智能时代,文学艺术可能会是人工智能机器人留给人类的最后一片施展才华的乐园;另一方面,人工智能在文艺方面的“造诣”,尚处在“低幼”阶段,离人类的文艺创作水平还差很远,并且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仍然难以跟人类匹敌。

  以小冰的绘画作品为例,乍一看,颇具“艺术色彩”,但仔细观察会发现,那些作品仍然难以摆脱元素堆砌的痕迹。就像“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这个主题,小冰所画的内容基本上都在“建筑”“人”“家具”这几个模棱两可的元素上来回重复。而即便是输入“城市”这个关键词,小冰依旧会把城市跟椅子、时钟这类元素联系到一起,画作也不算完整,甚至过于抽象。

  目前来看,人工智能对人类艺术的冲击,大部分还是体现在心理层面。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人工智能还是很难接替艺术家的创作,即便这些智能机器人创造出一些被人类认可的“艺术品”,那也是基于人的参与设计。人们需要通过了解创作者的人生经历、社会背景、内心情感,才能试图揣测一件艺术作品的深意,而人工智能机器人的“文艺创作”,整体上还难以使其“作品”充满这种感性的色彩。

  面对争议以及种种“不看好”,人工智能的开发者们显得有些无奈。“无论是‘少女诗人’小冰,还是‘画家’小冰,从一开始,我们就把它当作一款产品看待,我们从未想过,要让人工智能与人类的顶级艺术家进行PK,以证明谁的水平更高。”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人工智能创造及商业事业部总经理徐元春坦言,现在人工智能的文艺创作能力,仍存在较大局限性,但他也呼吁人们不要带着“有色眼镜”去看人工智能创作,希望“让子弹飞一会”,多给人工智能一些成长的空间。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相关新闻
厉害了!厦门一初中女生斩获编程机器人冠军

台海网6月19日讯 据厦门晚报报道  近日,在2018-2019学年福建省青少年儿童科艺机器人创意锦标赛上,组建两个多月的厦门市刘五店中学“浔江人工智能科学社”崭露头角,获得了多个奖项。全省共有300多所中小学参加。   该校在区科协和区教育局的支持下,积极发展人工智能学科,效果明显。这次比赛中,潘文慧获得初中女子组简易编程机器人一等奖,谢鹭林、许岳、许韶...

福建发布首款人工智能农业机器人

农业机器人“小睿“正在中国以色列示范农场黄瓜大棚执行巡检工作 黄献光供图 台海网6月18日讯 据东南网报道,17日,福建首款人工智能农业机器人在中国以色列示范农场开始全天候巡检,标志着福建人工智能农业机器人,从研发阶段进入实际应用阶段。 这款机器人由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与同...

致力发展负责任的人工智能 中国发布八大治理原则

中国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专业委员会17日在北京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原则——发展负责任的人工智能》,明确提出和谐友好、公平公正、包容共享、尊重隐私、安全可控、共担责任、开放协作、敏捷治理等八项原则。   该委员会表示,全球人工智能发展进入新阶段,呈现出跨界融合、人机协同、群智开放等新特征,正在深刻改变人类社会生活、改变世界。为促进新一代人...

全球传统芯片企业和科技巨头展开AI芯片竞赛

当前,通过先进半导体工艺在纳米级空间提高芯片性能的难度越来越大,虽然行业巨头英特尔仍坚称摩尔定律还可持续几代,但更多人开始相信这一“人造定律”已经走到尽头。另一家芯片巨头赛灵思掌门人维克托·彭甚至直接宣称“摩尔定律已经消亡”。 图片来自网络   与此同时,随着人...

福建算力最强!厦门人工智能超算中心正式启用

台海网6月11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邬眉 通讯员 雷飏 文/图)日前,首届云知声AI技术开放日在厦门举行,同时,由云知声打造的厦门人工智能超算平台正式揭幕,这标志着未来,拥有密集计算需求的厦门高等院校及中小企业可通过该平台,得到更高效的数据运算、储存服务及定制化算法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