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生活频道 >> 文化 >> 文化大话堂  >> 正文

惊蛰又名“启蛰”?除了吃梨,还有这些习俗

www.taihainet.com 来源: 中国新闻网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阳气初惊蛰,韶光大地周。6日,传统的“惊蛰”节气到来了。

  它是二十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每到这时,气温一般回升比较快,全国各地春意更浓。民间把惊蛰当做一个比较重要的节气,在开始预备为春耕忙碌的同时,也衍生出许多有趣的习俗。

  

资料图。中新社发 泱波 摄

  惊蛰又名“启蛰” 为啥改名?

  惊蛰,是干支历卯月的起始,一般在公历3月5日或6日。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在历史上,惊蛰还有一个称呼,叫“启蛰”。《夏小正》里的文字印证了这一点:“正月启蛰”。

  汉代,汉景帝的名字是“刘启”,当时为了避讳,就把“启蛰”改为惊蛰,意思相近。同时,孟春正月的惊蛰与仲春二月节的“雨水”的顺序被置换;“谷雨”与“清明”的顺次也被置换。

  时间不断向前走,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由于不再需要避讳,人们又重新使用“启蛰”的名称。只不过,后来唐代《大衍历》再次采用了“惊蛰”的名称,沿用至今。

  原本动物在入冬后藏进土中、地下,叫做“蛰”,顾名思义,“惊蛰”即天上春雷隐隐,惊醒了蛰伏的动物,也提醒人们,即将进入春耕时节。谚语“惊蛰春雷响,农夫闲转忙”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资料图。陆永忠 摄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唯一一个以声音为标志的节气,也是一个过渡性节气。民俗学专家王娟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提到,由于和“二月二”相距太近,大家的注意力都被转移到后者身上,所以惊蛰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庆祝活动。

上一页 1 2下一页
相关新闻
惊蛰到 厦门岛外田间忙起来

■农户们春忙起来了。   陈水清正在剪掉多余的芽眼。   春耕现场。   台海网3月6日讯 据厦门晚报报道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今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惊蛰。惊蛰到,万物复苏,也意味着春耕的开始。收菜、犁田、播种、除草、施肥、修剪……近日...

今日惊蛰 截至上午7时,厦门全市平均雨量达31.2毫米

昨日傍晚,校门外撑起“朵朵花伞”。  拍客双木林 摄   环卫工冒雨工作。 拍客丁勇杰 摄   台海网3月6日讯 据厦门晚报报道 淅淅沥沥的春雨几乎下了一天,昨天下午的雨势更大一些。从数据来看,昨天的雨水可谓“雨露均沾”。从昨日8时到今天上午7时,厦门市普遍出现大雨天气...

“立春”和“除夕”同在一天 这种“喜相逢”本世纪仅三次

4日,立春,巧合的是,这一天也是农历狗年的最后一天,民间称“除夕”。天文专家表示,“立春”和“除夕”出现在同一天比较罕见,就本世纪来说,这种“喜相逢”只有三次。   天文教育专家、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赵之珩解释说,中国的历法分为阳历、阴历、阴阳历三种。阳历是以太阳运动的规律为依据,一个回归年为365.2422天,分成12个月和二十四节气;阴历则以月亮的...

给孩子的故宫系列《哇!故宫的二十四节气》新书发布

人民网北京1月21日电 给孩子的故宫系列新书《哇!故宫的二十四节气》今天在京首发。这套写给孩子的文化历史通识绘本,由故宫博物院宣传教育部与御鉴文化潜心研讨、打磨而成,中信出版社出版。在这套绘本里,小读者们可以与神兽朋友一起,探索故宫博物院悠久的历史文化,感受四季之...

写春联、剪窗花……忙忙碌碌过“小寒”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1月5日电(记者 上官云)“小寒鱼塘冰封严,大雪纷飞不稀罕”,伴随着似乎刮不完的西北风,小寒到了。它是冬天的第五个节气,意味着季冬的序幕正式拉开。   旧岁近暮,新岁将至。在此时的严寒天气下,新一年的希望也在悄悄萌发。   资料图:小寒为农历二十四节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