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生活频道 >> 文化 >> 文化大话堂  >> 正文

以大数据“全景式”呈现唐诗宋词(2)

www.taihainet.com 来源: 光明日报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全景式”呈现唐诗宋词

  虽然《唐宋文学编年地图》反响不错,但也收到了一些意见,如页面卡顿、界面单调等等。除了改进这些用户体验上的问题,王兆鹏还有更多考量。

  “就像一句‘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我们今天读起来觉得是好诗,但是如果能走到那个地方去,就会发现风景确实和诗人描写的是一样的。这时就会发现不只是诗人写得好,而且风景就是如此,如果知道这些,对解读一首诗必然大有帮助。”

  王兆鹏希望改进后的地图,可以“全景式”呈现唐诗宋词。“比如在地图上点开一首诗,除了文字信息,还能弹出场景画面,重现诗人写作时看到的自然景观。像李白的‘两岸青山相对出’,诗人为什么这么写,一看图片就明白了。”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王兆鹏及其团队,与市场上的数据公司合作,不断改进。王兆鹏在采访时除了诗词名句,还不时冒出编程的专业术语,对各类技术名词信手拈来。“我是研究古典文学的,但一点也不排斥技术。当今的技术手段能够极大地丰富我们对传统文学的解读方式,古典文学的学者应该多了解新的信息技术。现在的技术进步太快了,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理解了技术的逻辑,会给我们的研究视野带来极大的拓展。”

  预计2019年年中,新版本的《唐宋文学编年地图》将会上线。“原本《唐宋文学编年地图》主要是想面向学术界,新版本将更多面向大众,优化一般网民的使用体验。这将是一个尊重市场规律的产品,增强体验感。古典文学不只是一种读物,也能变成有科技感和现代感的产品。”王兆鹏这样介绍。

  数据库自主权要掌握在自己手中

  如今,王兆鹏考虑最多的还有一事——数据安全。“怎样防止别人入侵我们的数据库、扒走我们的整理成果,我们花了大量精力来做这件事。整理一个数据库的劳动量非常大,但被别人‘黑’走却是分分钟的事。”

  王兆鹏使用了诸多技术办法,来给数据加密,“安全”,是王兆鹏在其团队里经常提起的词。

  也正是在提升数据库安全性的过程中,王兆鹏发现了将数据库掌握在自己手里的意义。“现在包括中国文献在内的诸多数据库,其所有权都在国外。现在的学术研究,谁掌握了数据库,很大程度谁就拥有学术自主权,别人就可以来定义你的文献价值和学术走向。我在整理数据的时候,深感我们在数据库方面的薄弱,甚至是中国古典文学,有不少数据库都在国外。”

  王兆鹏希望,借着梳理文学地图的契机,能够打造一个翔实、全面、具备学术价值的数据库。“因为我用定量分析的办法研究古典文学很多年,其实也暗自憋着一股劲儿,想做出一个优质的、属于中国人的数据库,争得一份学术自主权。”

  《光明日报》( 2019年01月21日 08版)

上一页 1 2下一页
相关新闻
“晚唐体”在唐代诗歌中的价值

诗分唐宋,宋人严羽《沧浪诗话·诗评》就指出过:“本朝人尚理而病于意兴,唐人尚意兴而理在其中。”今人缪钺《诗词散论》说:“唐诗以韵胜,故浑雅,而贵酝藉空灵;宋诗以意胜,故精能,而贵深折透辟。唐诗之美在情辞,故丰腴;宋诗之美在气骨,故瘦劲。”面对唐诗这座巨峰,宋人的压力是空前的,因为“诗至唐而盛,至晚唐而工”(杨万里《黄御史集序》)。   宋人...

全台1298家邮局一度联机故障 大笔金额交易暂停

全台1298家邮局21日上午联机故障44分钟,无法办理大笔金额交易。台湾中华邮政表示,10时50分已修复完毕,初步查证是因为数据库空间不足,正在清查多少笔交易受到影响,但只有大笔金额无法交易,估计影响有限。   有台湾网友透露,21日上午,邮局人员称现在全台邮局联机故障,取款...

泉州将建立文物保护数据库 实现文保档案数据化

台海网12月1日讯 据泉州晚报报道,记者从市文广新局了解到,为加强全市文物保护管理工作,泉州市通过强化基础工作和监督手段,统筹规划文物并进行合理利用等举措,着手对文保单位进行排查过滤,对文物数据进行整理,同时建立监督评价机制等,对文物进行全方位保护与管理。 据了解,泉州市将对31处国保、104处省保单位进行拉网式排查过滤,列出整改清单,督促落实整改...

宋词的幽情单绪与家国天下

词,最初主要流行于民间,是为配合隋唐以来的燕乐而创作的歌辞,后经张志和、韦应物、白居易、温庭筠、李煜、冯延巳等人的创作与发展,在宋代达到巅峰。宋词现存20000余首,作者达1430余人,是中国文学史上与唐诗双峰并峙的文化瑰宝,至今陶冶着人们的情操,给读者以思想启迪与审美享受。 在品鉴宋词时,前贤又有“婉约”与“豪放”之分。明人张綖即言:“词体大略有...

宋词佐酒话重阳

原标题:宋词佐酒话重阳   宋·刘松年《撵茶图》(局部)   宋·赵佶《文会图》(局部)   宋·朱绍宗《菊丛飞蝶图》   “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重阳节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人祈求长寿的节日。呼朋引伴,登高望远,赏花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