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生活频道 >> 文化 >> 文化大话堂  >> 正文

文脉颂中华 千年书院如何以文化人?

www.taihainet.com 来源: 人民网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文化薪火,书院相传。

书院起于唐,至南宋时发展成熟,经元、明、清直至近代,其文脉贯穿古今,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源头和载体。

书院源出于唐代私人治学的书斋和官府整理典籍的衙门,开展藏书、读书、教书、讲书、修书、著书、刻书等活动。古代书院与学术的一体化,始于宋代理学和书院的结合。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体现了当时书院学子的家国情怀。

书院传承“以文化人”的精神内核,将德行教育和知识教育相结合,坚持德育首位,首先注重道德修养、尊师重道,教授他人明白做人、践行做人的道理。书院还以“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传授士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和政治理想。

“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书院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书院精神为中华民族文化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和动力,书院复兴则是在中华文明复兴大背景下出现的文化复兴。

传承创新书院精神,发扬光大书院文化,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中,将中国书院传统的君子教育、人格教育融入其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正当其时。

岳麓书院:“惟楚有才,于斯为盛”

岳麓书院(人民网宋子节 摄)

岳麓书院坐落在历史文化名城湖南长沙城西山麓,“泉涧盘绕,诸峰叠秀”,水声山色之中弥漫着古朴、典雅之气。

岳麓书院建于北宋开宝九年(976年)。南宋乾道元年(1165年),“东南三贤”之一的著名理学家张栻主教书院,一时群英骤至,人文荟萃,湖湘学派盛行。

南宋乾道三年(1167年),朱熹不远万里从福建到长沙,与张栻切磋学术,在此逗留二月,就理学中的“中和、太极、仁德”等问题展开讨论。“朱张会讲”也成为岳麓书院史上的一件盛事。

明末,王阳明等大师来院讲学,“良知”之学一度成为中心议题,王学与湖湘学的交流发展,使得书院再度辉煌。

“中兴将相,十九湖湘”,一大批经世纬国之才大量涌现。思想家魏源、办洋务兴实业的曾国藩、左宗棠等清中后期叱咤风云的人物都深受湖湘学派经世致用之学的影响。

楹联“惟楚有才,于斯为盛”,便是这种盛况的写照。

上一页 1 23456下一页
相关新闻
书院,中国人难以磨灭的文化印记

央广网九江11月29日消息(记者 方永磊)书院作为中国传统儒家传道授业的“大学”之地,历经千年,遍及华夏,在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与教育史中居于重要地位,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虽然,书院被废至今已有百余年时间,但一百多年来,书院一直是中国人心中难以磨灭的文化记...

厦门乃至福建第一所现代大学 120年前诞生于同文顶

台海网11月28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崔晓旭/文 常海军/图)81岁的民俗专家郭坤聪,住在繁华的中山路商圈。81年时光,他没有离开过中华片区,辗转住过吴厝巷、盐溪街、石照巷,1951年起定居石壁街至今。回到百年前,甚至更早一些,在他家周边就有三家书院——玉屏书院、同文书院、紫阳...

【喜迎十九大·文脉颂中华】福建农民漆画:文化精准扶贫 非遗结合孕育全新艺术形式

新华网福州9月24日电(邢贺扬)漆艺是我国一门有着悠久历史的古老工艺,农民画是最基层的群众艺术创作形式。农民漆画是漆艺和农民画两个非遗项目相互融合、相互碰撞,探索创造出的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是一种活态的历史文化遗产。它在保留农民画固有的图式语言基础上,结合大漆技法...

泉州永春侯龙书院:藏在深山的一脉馨香

修缮后的侯龙书院外景 台海网10月29日讯 据福建日报报道 青山下,稻田间,一座古书院见证了一段飘着书香的历史,延续一方悠久的文脉。   近日,记者驱车从永春县城往西北方向一路前行,经过一路的盘旋、多次的峰回路转,不过30多分钟,便来到永春县仅存的至今仍保护完好的古代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