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可以无武,但不可无侠。”
凡是有华人的地方,就有中国著名武侠小说家梁羽生的武侠小说。他用一支笔、一个故事、一生经历,演绎侠义之心。
梁羽生原名陈文统,与金庸、古龙并称为中国武侠小说三大宗师。他提出武侠之道为侠,被誉为新派武侠小说的开山鼻祖。梁羽生一生共著有35部武侠小说,代表作有《七剑下天山》《白发魔女》《萍踪侠影》等。
近日,小新探访梁羽生的家乡—广西梧州市蒙山县,走访梁羽生的亲属后辈及崇拜者,揭秘梁羽生的成长之路、侠义之情。
在梁羽生书屋里悬挂着大学时期梁羽生的照片。
少年侠骨 种下武侠梦
1924年3月22日,广西蒙山县文圩镇屯治乡陈家,一个婴儿呱呱落地,这个新生儿就是日后的武侠小说大师梁羽生。
生养梁羽生的蒙山,自古盛行舞狮、武术,这为梁羽生的武侠情缘埋下伏笔。
据广西蒙山梁羽生书院专家咨询委员会顾问陶钢介绍,梁羽生生长于书香世家。8岁,梁羽生便跟着有“文举人、武标统”之称的外祖父刘瑞秋学习,收获了三样让其受益终生的东西:诗词、对联、棋艺。
梁羽生曾多次表示,外公是他文学上的的启蒙老师。当他开始撰写武侠小说时,故事当中穿插了无数才情横溢的词作,并以对联为小说每章节的开头。
图为梁羽生公园门外,《七剑下天山》的雕像。
除了才华横溢,梁羽生更让人敬佩的是他的侠义之情。陶钢介绍,梁羽生深受父亲陈品瑞影响。陈品瑞是一名医生,经常无偿帮助穷苦人看病。小小年纪的梁羽生受此影响亦开始行侠仗义。
梁羽生不愁吃穿,但有同学却看见他总是穿着漏脚趾的鞋子。原来那时,他把家里给他置办的新衣服无私地送给了贫困的同学。
在抗日战争末期,梁羽生的父亲收留了书画大师饶宗颐、国学大师简又文在蒙山避难,两人对梁羽生影响很大。后来,梁羽生拜简又文为师,随简又文到广东,并考取岭南大学。
大学毕业后,梁羽生赴香港《大公报》工作,并以梁羽生为名开始发行武侠小说《龙虎斗京华》,随后笔耕不缀,闻名四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