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生活频道 >> 文化 >> 文化大话堂  >> 正文

“慢写作者”余秀华:一年出几本书是浪费纸张

www.taihainet.com 来源: 中国新闻网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6月26日电(记者 宋宇晟)2014年年底,一首《穿越大半个中国去睡你》让余秀华一夜之间红遍网络。之后,她相继出版了三本诗集——《月光落在左手上》、《摇摇晃晃的人间》和《我们爱过又忘记》。

  前半生几乎从未踏出横店村的余秀华,在成名后的三年中,去了香港中文大学、斯坦福大学,也拿到了诗歌界的重要奖项。可以说,是诗歌带着她天南海北满世界地跑。

余秀华亮相其散文集发布会。宋宇晟  摄

  也正是在这段时间,余秀华经历了周遭世界的改变。2015年,余秀华完成了自己近二十年的心愿——离婚;此后,她视为“天”的母亲罹患癌症离世;随着农村建设,居住了一辈子的横店村也被新的楼房取代。

  当然生活中也有不变。比如余秀华仍在继续写作。从诗歌一路走来;今年,她的自传体小说《且在人间》发表;6月,她的首部散文集《无端欢喜》出版。

余秀华。 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童言无忌”——著作等身是可耻的

  不变的还有余秀华的率真。虽然她只能慢慢地说出并不清晰的字句,但她的话总能给人一种“童言无忌”的感觉。

  在被问到为什么这么长时间才出一本书时,余秀华说自己是“刻意保持慢的速度”。“我特别反感一年出几本书的作者,我觉得他们不仅在消耗自己,也在消耗社会资源,更重要的是在浪费纸张。我非常喜欢的诗人说过一句话,他说著作等身的人是很可耻的,我为了慢一点做可耻的人,所以把这个书推迟两年才出版。”

  在提到自己出名后挣多少钱的问题时,余秀华承认“的确是挣了一些钱”。但她同时也坦言“不过钱真不多,这让我觉得很羞愧”;接着话锋一转调侃起出版社,“我想更羞愧的是我的出版社,他们卖这个书不多,版税不高,还没有把我搞成一个真正的有钱人”。

资料图:余秀华朗诵诗作。 张道正 摄

  “荡妇诗人”——“我愧对这个称谓”

  事实上,在余秀华被不少人追捧的同时,关于她的争议也不曾停止——比如,有人认为余秀华的诗充满“文学性”,“有质感、有痛感”,但同时网上也有人将她的诗称为“荡妇体”。

  “荡妇”这个标签源于余秀华的“成名作”——《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

  有人问她,为什么要用“睡”这个字。余秀华反问:“你说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爱你,爱你干嘛?为什么要爱你?”

  不过,余秀华不认可“荡妇”的说法。她在文章中写道,“荡妇诗人四个字在网上飘啊飘,敢不当回事儿?可是这四个字真正与我没有半毛钱的关系。我除了会荡秋千,还会荡双桨。”

资料图:余秀华。

  “我配不上任何男人”

  在新出版的散文集中,最后一章名字是《你可知道我多爱你》。编辑将余秀华爱过的男人都汇集在这里。

  但她自认是“惧怕婚姻的”,书里写的“爱”往往也只是暂时的“错误”。在她看来,不少男性不够大度,没有气概,惧怕女性的深爱。

  但她同时也说,自己“配不上任何男人”。“我不去追求爱情,但是可以动动情、动动心。我允许自己犯一点小小的‘错误’,不犯错误的人生是没有意思的。这种动心我不告诉他,慢慢地时间会把这些都解决掉就可以了,没有永恒的爱情。”

  但当有读者问她爱情问题的时候,她仍愿意让别人相信爱情。“你们和我不一样,你们要相信爱情,千万不要像我,无论如何要有爱情在你身边,不然你就会很亏。”

余秀华首部散文集《无端欢喜》书封。

  如何让灵魂挣脱躯壳?

  “写诗是激情,写散文是思考。”余秀华也在抱怨命运不公、抱怨自己“不停地遇到这些或那些破事,真是烦死了”。

  日常琐事,生存的艰辛、人生的痛苦和焦虑……这些可能都是余秀华要面对的“破事”。

  每次外出,余秀华都是独自一人,常常因为腿脚不便和身体虚弱而摔倒。“上台阶上到一半摔倒了,旁边有一些人看着我,但是没有一个人拉我一下,我挣扎了几下,没有力气爬起来,索性坐在地上歇一会儿……我在人来人往的台阶上坐着,也在陌生的好奇的冷漠的目光里坐着。如果这个时候感觉不到孤独那肯定是骗人。”

  而写作似乎成了让她的灵魂挣脱躯壳的一种方式,使她能在精神上满足自己。

  “写作者有一种优势,每一天无论写不写作,心都在为写作服务,我可能现在还体会不到生活经历带来的好处,但将来一定会回馈于我,所以这是作家的优势。”(完)

 
相关新闻
人工智能“小冰”的诗集在榕脱销 10秒写260首诗

小冰根据记者上传的图片作诗。 台海网4月24日讯 据福州晚报报道,今天是一年一度的世界读书日。近日,记者发现多个网站推荐的图书热门榜上,都有去年发行的诗集《阳光失了玻璃窗》。记者去福州新华书店下属的安泰书城、杨桥书城、天虹书城、金山书城和民营越洋书城打探,发现《阳光失了玻璃窗》虽然在福州进货量比一般诗集高许多,但均已脱销。 这是本什么样的诗...

诗人食指批评余秀华 余秀华发文反驳

诗人食指批评余秀华   1月13日,“朦胧诗鼻祖”、老诗人食指在《在北师大课堂讲诗》新书发布会活动现场上批评当红诗人余秀华:“看过余秀华的一个视频,她理想的下午就是喝喝咖啡、看看书、聊聊天、打打炮,一个诗人,对人类的命运、对祖国的未来考虑都不考虑,想都不想;从农村出来的诗人,把农民生活的痛苦,以及对小康生活的向往,提都不提,统统忘得一干二净,...

华大教授董靓出版诗集和随笔 大多写杏林湾和集美学村

台海网10月28日讯 据厦门晚报报道 “杏林湾的夜,海风送来凉爽,和风与水的吟唱,挂在树梢的灯光投下影子,随风彷徨……”这是华侨大学建筑学院教授董靓笔下的杏林湾。近日,他的诗集《风与景与情》和随笔《设计之道与德》出版,诗集收录了他的233首诗,其中不少是关于杏林湾、华...

以书为“药” 卧床29载连出诗集

台海网9月4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陈龙山 文/图)“……一簇簇抱团取暖,开了又谢谢了又开,在野藤上张扬淡淡的幽香,这何尝不也是一种美丽?”写下这一诗句的人,是来自泉州市惠安县净峰镇、76岁的黄诚法。在这些文字的背后,是众多人所看不到的——他,高位截瘫,至今卧床已有29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