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上午,东南亚地区著名侨领唐裕先生的长子、新加坡道家协会名誉会长唐庆铭先生到访华侨博物院,将一批与唐裕先生有关的珍贵文物资料捐赠给我院。
唐裕先生祖籍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蓬莱镇温泉村,是东南亚地区著名的实业家、社会活动家。历任新加坡中华总商会董事、新加坡福建会馆董事、新加坡安溪会馆主席、香港安溪同乡会名誉会长、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长等职,是世界安溪乡亲联谊会的创会会长。
唐庆铭先生给曾莹院长、陈毅明名誉院长详细介绍所捐文物资料及相关历史背景
唐裕先生一方面积极融入居住国,因其对当地社会的卓越贡献,1998年8月25日获颁印度尼西亚共和国普拉塔玛勋章。另一方面,他不忘祖籍国,利用个人影响力,为中国和印尼恢复邦交,为中国与印尼、新加坡经贸的发展作出重要的贡献。鉴于唐裕先生的影响和卓越的贡献,他多次受到中国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并被誉为“民间大使”。
唐庆铭先生与曾莹院长、陈毅明名誉院长、丁炯淳名誉院长合影留念
唐庆铭先生此次捐赠的文物资料主要包括:唐裕先生与亲朋好友的照片,与中国、印尼、新加坡等国政要的照片、信件;1973年唐裕先生公司总部敦那士大厦落成开幕时《南洋商报》的报道、各界的贺词,1998年唐裕先生获得印度尼西亚共和国普拉塔玛勋章的相关资料,及其担任新加坡船务公会、国际儒学联合会、世界安溪乡亲联谊会领导工作的相关资料等。这批文物资料对研究唐裕先生的生平事迹,中国与印尼、新加坡的官方及民间交流往来,中国的改革开放,及以唐裕为代表的海外华人在中国与印尼、新加坡的外交和中国改革开放中的贡献等,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如果您也有文物或文献资料想要捐赠给华博,请阅读下文:
华侨博物院是被毛泽东同志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的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亲自创办、华侨集资建成的社会教育机构,已经走过了50多年的历程。华侨博物院文物征集工作以重点征集华侨华人文物实物为主,兼顾其他。
1征集范围:
(一) 反映华侨华人走出国门、谋生创业及在居住国从事生产的实物、文献和资料。
(二) 反映华侨华人的生活方式、风俗信仰、人口迁移等的实物和资料。
(三) 反映中国和华侨华人居住国对华侨国籍、公民权、移民、留学、就业等政策、法规的实物、文献及资料。
(四) 反映华侨华人支持和参与中国和居住国争取民族独立、国家变革等重大历史事件或进程的实物和文献资料。
(五) 反映华侨华人社团、华文学校、华文媒体等机构发展进程和功能作用等的实物资料。
(六) 反映著名侨领和杰出华侨华人人物的实物和文献资料。
(七) 反映归国侨眷在国内外生活、学习、工作的实物和文献资料。
(八) 研究华侨华人、归国侨眷的著作和文献。
(九) 反映华侨华人、归侨侨眷的音像、口述历史资料。
(十) 与华侨华人、归侨侨眷有关的其它实物和资料。
2征集类别:
文献资料:族谱、照片、书信、书籍、护照、证书、账本、记事本、契约民书、侨民证、汇款票据、车船机票、报刊、旧广告招贴等。
实物资料:具有典型时代特征意义的个人使用代表性物品、徽章、侨居地货币、服饰、帽、咖啡壶以及其他反映侨居生活的典型用品等。
3征集方式:
接受个人和团体的捐赠华侨华人实物、文献资料的主要途径。个人和团体事先与华侨博物院文物典藏部工作人员联系,商定有关事宜。也可就征集的线索与华侨博物院联系。对于捐赠有关华侨华人实物、文献资料、提供文物征集线索的有关团体和个人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征集电话:0592-2196909
信箱:ocm_hqbwy@163.com
—— End ——
我们在这里: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南路493号
关于我们
华侨博物院是由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56年倡办,1959年落成开放,至今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
这是中国第一座由华侨集资兴建的文博机构,中国第一家全面系统收集、研究、展示华侨华人历史和业绩的博物馆,也是包括有古代文物展、自然标本展的综合性博物馆。
这里,有着一代代华侨华人的奋斗史,有着他们艰苦奋斗留下的历史足迹,走进华博、推开历史之门、感受文物艺术魅力、让一件件古物为你讲述它们的故事。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更多精彩不容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