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生活频道 >> 文化 >> 圈子动静  >> 正文

两位陕派茅盾文学奖得主 书中都带秦腔题材

www.taihainet.com 来源: 北京青年报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10月14日晚,在国家博物馆举行的第十届茅盾文学奖颁奖典礼上,当代文坛知名作家、往届茅奖获得者贾平凹、阿来、毕飞宇、张平、格非五人以茅奖颁奖者的身份出现在舞台上,分别为陈彦、徐怀中、徐则臣、李洱和梁晓声这五位茅奖新得主颁奖。茅奖升华了贾平凹等人的文学人生,他们又见证了茅奖的后继有人,在这博物馆特有的时空交替转换中,一同被写入中国当代文学史。

▲贾平凹给陈彦颁奖

  贾平凹2008年凭借其创作的长篇小说《秦腔》获得第七届茅盾文学奖,如今他已是中国作协副主席、陕西省作协主席。此次,他颁奖给他的陕西老乡、第十届茅奖得主陈彦。有意思的是,陈彦的获奖作品《主角》中,也是通过一个秦腔艺人近半个世纪的际遇来映照广阔的社会现实。

  秦腔是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吼唱秦腔是西北人表达快乐、倾吐悲苦的特殊方式。陈彦在颁奖礼上说,他要感谢他阅历了几十年的中国戏曲,感谢生命深度融合了几十年的文艺院团。他在那里做编剧、搞管理,更重要的是经历一种下沉的生活方式。这让他最终在写作《主角》时,有了一种流淌与喷涌的感觉,几乎不需要做任何功课便能信手拈来。“我写他们,总感觉是他们中的一个。我个人的写作体验反复告诫自己,必须写最熟悉的生活,写那些呼之欲出、欲罢不能的生命记忆,这个最靠得住。”

  中国作协主席铁凝在致辞中表示,茅盾文学奖始终坚守对文学的信念,秉持对文学的公心,这是因为,一届又一届的评委深切地知道,归根结底,人民才是最终的和最好的评判者,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对文学的热爱、对美好精神生活的期待就是评委们努力的目标,更是作家们前行的动力。(文/记者 张恩杰  摄影/记者 王晓溪)

相关新闻
梁晓声:有一个人物的名字叫时代

“如果不饱含深情的话,一个人怎么能写100多万字,他在那儿干嘛呢?兴趣对我本身没有那么大的推动力,一定要加入情怀的推动力,而且情怀的推动力一定是主要的。”接受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专访时,作家梁晓声如是说。   日前,梁晓声的三卷本长篇小说《人世间》获得第十届...

第十届茅盾文学奖体现长篇小说创作迈向“高峰”的努力

第十届茅盾文学奖8月16日在北京揭晓,梁晓声的《人世间》、徐怀中的《牵风记》、徐则臣的《北上》、陈彦的《主角》、李洱的《应物兄》5部作品获奖。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评奖委员会副主任李敬泽接受《光明日报》《文艺报》记者采访,就评奖的相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记者:作为我国具有最高荣誉、备受关注的全国性文学奖项之...

第十届茅盾文学奖提名作品产生 梁晓声、徐则臣新作皆上榜

8月12日16时许,中国作家网发布了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评奖办公室公告(第2号),宣布已评选出第十届茅盾文学奖的10部提名作品。   公告中写道:“评奖委员会经过认真阅读讨论,于2019年8月12日进行第五轮投票,产生了10部提名作品,现予以公示,公示截止期为8月15日。在此期间,如发现提名作品有不符合《茅盾文学奖评奖条例》的情况,请向评奖办公室反映。”   以作...

234部作品参评第十届茅盾文学奖 网络文学作品明显增多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5月15日电(记者 上官云)15日,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评奖办公室公告显示,今年共计有234部作品参评第十届茅盾文学奖,公示期为5月15日至6月15日。这一消息引起广泛关注:茅盾文学奖(简称“茅奖”)因何设立?今年的参评作品有哪些特点呢?   茅盾文学奖是怎么来的?  ...

国内重量级长篇小说年底扎堆出版 角逐第十届茅盾文学奖

2018年还有20多天就将过去,年终岁尾,国内文坛终于等来了几部重量级长篇小说。它们的到来,既为2018年的长篇小说出版画上了一个圆满句号,也预示着明年到来的第十届茅盾文学奖的激烈争夺即将展开。   作家   为写一部新作花费13年   2018年末的长篇小说新作名单,包括徐则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