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客户端北京5月15日电(记者 上官云)15日,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评奖办公室公告显示,今年共计有234部作品参评第十届茅盾文学奖,公示期为5月15日至6月15日。这一消息引起广泛关注:茅盾文学奖(简称“茅奖”)因何设立?今年的参评作品有哪些特点呢?
茅盾文学奖是怎么来的?
据了解,茅盾文学奖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旨在鼓励优秀长篇小说创作,是中国具有最高荣誉的文学奖项之一。
图片来源:中国作家网截图
它的由来,与著名作家茅盾有关。1981年,根据茅盾先生遗愿,将其25万元稿费捐献出来,设立了茅盾文学奖,当时决定由巴金担任评委会主任,规定每三年评选一次,参与首评而未获奖的作品,在下一届以至将来历届评选中仍可获奖。
后来,茅盾文学奖调整为每四年评选一次。依据2019年3月修订的评奖条例,参评作品须为成书出版的长篇小说,版面字数13万字以上,于评奖年限内首次出版,出版单位在中国大陆地区。
以第十届茅盾文学奖为例,评奖年限为2015年—2018年。而首届茅盾文学奖评选在1982年确定,评选范围限于1977年至1981年的长篇小说。
此外,评奖条例显示,用少数民族文字创作的长篇小说应以其汉语译本参评;而多卷本作品则应以全书参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