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生活频道 >> 文化 >> 历史尘灰  >> 正文

山西发布多个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果

www.taihainet.com 来源: 央视新闻客户端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最早的观象台、书写文字、石雕蚕蛹……山西发布多个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果

  近日,山西省文物局发布多个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果,经过20多年探源工程的探索研究,一系列考古发现区域性地展现了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脉络。

  文物大省山西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在前四期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中,山西省围绕襄汾陶寺、绛县周家庄、临汾下靳、芮城清凉寺、环盐湖等区域开展系统考古发掘、调查和综合研究,并发现多个对深化中国历史文明研究作用突出的遗址。

△ 石雕蚕蛹

  夏县师村遗址发现目前中国最早的一批石雕蚕蛹;环盐湖地区的系统调查,进一步表明发现于晋南、距今5000多年前的西阴遗址及以之命名的西阴文化,已迈出社会复杂化的脚步,出现区域性向心社会。

△ 芮城清凉寺

  临汾下靳和芮城清凉寺史前大型墓地呈现的社会分层现象,证实距今4300年前后中原地区已经出现多个高度复杂的社会实体,晋南逐步成为“最早中国”的核心实践地。

△ 陶寺遗址

  陶寺遗址是中华文明探源最重要的都邑聚落之一,40余年来的发掘和多学科综合研究不仅从考古学上确立了陶寺文化及年代框架,还出土了中国最早的书写文字,确认了世界最早的观象台,出现了文明社会的所有要素,为世界文明起源研究作出原创性贡献。

△ 碧村遗址

  兴县碧村遗址首次完整呈现了北方石城核心区域的聚落结构,发现了中国史前时期布局最为规整、结构最为严密的高等级双城城门,为揭示黄土高原4000年前后的政治格局和国家规模提供了典型案例。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总台记者 崔肖冉 张逸凡)

相关新闻
海峡两岸将于6月22日共祭中华人文始祖伏羲

记者12日从甘肃省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3(癸卯)年公祭中华人文始祖伏羲大典将于6月22日在甘肃省天水市举行。当日,台湾新北市也将举行两岸共祭中华人文始祖伏羲典礼,这是两岸连续第10年异地同时举行祭祀伏羲活动。   伏羲被称为中华人文始祖,是中华民族普遍认同的精神象征、文化标志和情感纽带。相传伏羲诞生于天水,创制了历法、八卦,倡...

让文明交融之光照耀未来

2023年6月10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历史告诉我们,只有交流互鉴,一种文明才能充满生命力。只要秉持包容精神,就不存在什么“文明冲突”,就可以实现文明和谐。 文明是多彩的,人类文明因多样才有交流互鉴的价值。 文明是平等的,人类文明因平等才有交流互鉴的前提。 文明是包容的,人类文明因包容才有交流互鉴的动力。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展现中华文明博大精深 薪火相传激扬文化自信

栩栩如生的陶抱鱼人像、造型独特的玉璇玑和玉钺、工艺精细的绿松石镶金饰件……在湖北省博物馆的展厅里,鄂、湘、皖、赣、豫五省的考古新成果汇聚长江中游文明进程研究成果展。展览以物证史,生动阐释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发展路径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演进格局,为观众勾勒出长江中...

“高雄里长三晋行”访团走进晋城:探访皇城相府 参观皇城村

参访团一行在皇城相府合影。(摄影:虞鹰)   “华夏文脉看山西 高雄里长三晋行”参访团一行4月28日来到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北留镇,在皇城相府,观看精彩的皇城相府入城仪式表演,欣赏明清两代城堡式官宦住宅建筑群;在皇城村,了解小康新村的建设情况和管理模式,并走进普通村民家...

两岸社区“零距离”互动 晋台共享社区治理经验

【港澳台专线】两岸社区“零距离”互动 晋台共享社区治理经验   中新社太原4月24日电 24日下午,“华夏文脉看山西,高雄里长三晋行”晋台社区交流座谈会在山西省太原市滨河社区举办。两岸社区“零距离”互动,共享基层治理经验。   当日,台湾大高雄里长主席联谊总会一行29人与太原部分社区负责人共同探讨社区治理的新理念和新模式,分享成功案例和治理经验,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