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生活频道 >> 文化 >> 历史尘灰  >> 正文

河北邢台发现明代正德年间石碑 刻有完整“宗支图”

www.taihainet.com 来源: 新华社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新华社石家庄5月8日电(记者刘桃熊)记者从河北省邢台市南和区文保部门获悉,当地工作人员近日在该区河郭镇赵牌村发现一通明代正德十六年所立的石碑,碑文全称为“明故迪功郎陕西鞏昌府宁远县丞南和赵公墓表”,距今已有502年历史。

  新发现的古石碑为青石材质,高130厘米、宽75厘米、厚22厘米。该碑两面书文,碑阳文字字体为行书,共854字,字迹清晰流畅,由奉议大夫山西太原府代州知州朱锐撰文,详细记述了墓主人赵思明求学、从政的历程,并记载了赵思明一家三代均以孝行闻名乡里。

  碑阴部分为赵氏“宗支图”,详细记载了赵氏家族自明代永乐年间从山西榆次迁民至南和县赵牌村,曾祖之下分列了赵氏九代各分支名讳及婚配姓氏,极尽详实,是一部完整的石刻列祖宗亲案。

  邢台市文史专家兰剑辉介绍,为该碑撰文的奉议大夫山西太原府代州知州朱锐曾任南和知县,任职时政绩显赫,有政声及政德,在南和期间曾编纂南和县第一部《南和县志》。古石碑保存较为完好,文字脉络清晰,尤其是一家三代受到朝廷旌表比较罕见,清代康熙年间《南和县志》也记载赵思明、赵进父子孝行事迹,至今赵牌村还立有旌表赵进的圣旨碑。该石碑的发现,对研究明代中期冀中南地区的政治、社会文化、迁民历史和民风民俗等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相关新闻
心系村志 留住乡愁【组图】

在天津市西青区白滩寺村,谢连华(右)和村干部交流(4月12日摄)。   近年来,天津市西青区启动了“村村建档修志工程”,及时抢救、记录、保留乡土文化,一本本村志成为完整记录乡村历史、记载乡村发展历程、留住乡愁的重要载体。目前,工程启动时的162个村全部完成了村志编修工...

“靖远”舰出水文物在保护修复中重焕“新生”

兰栋正埋头用刻刀剔除一件文物表面的锈蚀物。 赵晓 摄   中新网济南3月17日电 题:“靖远”舰出水文物在保护修复中重焕“新生”   记者 赵晓   刻有鱼纹的烟斗、带图案的金色纽扣、48厘米长的船构件……记者17日走进山东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文物保护与利用实验室,实验室负...

河北行唐故郡遗址考古工作稳步推进【组图】

3月16日,在河北行唐故郡遗址考古实验室,工作人员在对二号车马坑的3号车进行清理。   河北行唐故郡遗址位于石家庄市行唐县故郡村。从2015年起,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石家庄及行唐县文物部门持续对遗址进行考古工作,目前累计发掘14000多平方米。  ...

甲午沉舰“靖远”舰遗址水下考古发现大口径炮弹

△起吊弹药箱 记者近日从山东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获悉,为探明威海湾甲午沉舰现况,2022年8—10月下旬,山东省水下考古中心联合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和威海地方文博机构开展了“靖远”舰遗址水下考古调查工作。 △水下队员抽沙发掘 2022年度完成抽沙发掘面积400平方米,发掘确定了沉舰锅炉舱、艏弹药舱、艉弹药舱的位置,基本摸清了沉舰残骸的整体情况。 △“靖远”...

这规划、这引水——瞧,5000年前的石家河古城有多先进!

300多万平方米的古城因山势而建,南北相连、独具匠心;3条水系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可防洪蓄水、灌溉农田。记者22日从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湖北天门石家河古城遗址考古发掘取得最新成果,新发现的大型城址及城内水利系统,将进一步深化对石家河古城以及长江文明的认识。   上世纪90年代初,考古界前辈严文明、赵辉、张弛等在石家河开展系统考古发掘,随后公布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