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生活频道 >> 文化 >> 历史尘灰  >> 正文

内蒙古发现31座2000年前的汉墓

www.taihainet.com 来源: 新华社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记者近日从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了解到,考古人员在内蒙古自治区和林格尔县发掘出31座汉代墓葬,根据墓葬形制与出土陶器、钱币可推断出,墓葬横跨西汉中期至东汉早期约200年时间。

  发掘的汉墓位于和林格尔县小红城古城西北约1公里的一处台地上。墓葬以西约2公里的明代大红城古城附近曾发现众多散布的汉代遗物,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专家初步推断明代大红城古城下可能叠压了一座汉城。

  此次发掘墓葬分布密集且形制多样,有土坑竖穴墓、土洞墓、砖壁墓、砖室墓等,均为中小型单室墓。出土随葬器物种类包括陶器、釉陶器、铜器、铁器、石器、木器、贝壳等,共200余件。

  据了解,此次发掘的墓葬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西汉中期至西汉晚期,墓葬形制多为土坑竖穴墓、土洞墓,出土的陶壶假圈足较短、多有模印辅首衔环,出土钱币全部为西汉“五铢”;第二个阶段为西汉晚期至王莽时期,主要为砖壁墓,出土陶壶假圈足增长、辅首变小、鼻钮相对突出,出土钱币也全部为西汉五铢,三官五铢占大多数,这一阶段墓葬数量最多,是土洞墓向砖室墓的过渡阶段;第三个阶段为王莽至东汉早期,这一阶段墓葬数量少、墓葬规模缩小,随葬品种类少而简单,出土钱币“大泉五十”,说明这一时期战乱导致民不聊生。

  另外,在其中一个墓葬中出土了一对仰身直肢下葬的夫妇,遗骸保存较差。在女主人遗骸的腰部,摆放着一面四乳四螭纹的小铜镜。墓室的前方,摆放着几个保存完好的灰色陶器,有的陶罐里装着种子,说明“事死如事生”的汉代人,将耕种和生活的希望带到墓穴。

  内蒙古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文博系教师李鹏珍介绍,陶器组合与漆器的普遍使用,是小红城汉代墓葬最大的特色。虽然多数漆器的木胎腐朽严重不能提出,但在发掘过程中仍留下了一批宝贵的图像资料,而墓葬中出土陶器数量可观、种类多样、保存较好,充分反映了当时该地区墓葬陶器的随葬情况。(来源:新华社 记者哈丽娜)

相关新闻
从文物资源大国迈向文物保护利用强国

数据来源:国新办新闻发布会 制图:张芳曼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3日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即将由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有关情况。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十四五”期间,我国将新增一批文物资源、新建一批博物馆纪念馆,文物保护利用及科技创新将...

中国考古学者百年追寻:仰韶文化从哪来

2021年是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而百年考古的发轫点,则是距今7000-4700年、延续时间长达2300年之久的仰韶文化的重大发现。正是在仰韶村,考古学家揭示了史前华夏的人文之光,开启了中华文化的寻根之门。   瑞典人的中国发现   提及仰韶文化,瑞典人安特生是一个绕不开的名字。安特生1874年出生于瑞典金斯塔,1901年在瑞典乌普萨拉大学获得地质学博士学位,...

探寻文明根脉 筑牢自信根基——致敬中国考古百年求索【组图】

这是10月15日拍摄的仰韶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这是7月9日拍摄的泉州洛阳桥(无人机照片)。洛阳桥是由宋代官方主持建造的大型跨海石桥,始建于1053年,至今保存完好。   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2019年12月14日,在埃及卢克索,中埃...

“汉淮传奇——噩国青铜器精粹展”在沪开幕【组图】

10月19日,观众在上海博物馆参观“汉淮传奇——噩国青铜器精粹展”。   当日,“汉淮传奇——噩国青铜器精粹展”在上海博物馆开幕。展览聚集了国家博物馆、上海博物馆、随州市博物馆、郑州博物馆、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等所藏的60件精选噩国青铜器,时间跨度自西周早期至春秋早期...

名单揭晓!福州上榜!全省唯一

昙石山的那盏陶灯 定格在历史的瞬间 福建文明从这里开始 走过了五千年 10月18日 “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名单揭晓 闽侯昙石山遗址入选 也是福建唯一入选项目! 昙石山遗址出土的“东方第一神灯”。 福建5000年文明,从这里出发 昙石山文化 处于我国原始社会末期的 父系氏族社会阶段 距今五千年左右 昙石山。林明秋/摄 昙石山文化遗址的发掘 初步证实以闽侯昙石山遗址为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