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生活频道 >> 文化 >> 历史尘灰  >> 正文

距今约1600年天梯山石窟大佛的脚,“康复”了!

www.taihainet.com 来源: 新华社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经过一年多的保护修复,位于甘肃省武威市的天梯山石窟第13窟大佛足部抢救性保护工程日前完工,大佛足部获得“康复治疗”。

  武威市天梯山石窟保护研究所所长刘智介绍,由于大佛建在强度不高的红砂岩上,加之地处黄羊河水库旁,地面及两侧岩体裂隙渗水严重,导致大佛足部、衣褶底部、两侧天王足部及天王脚下赑屃(音bìxì,塑像天王脚踩部分)泥层酥碱脱落,部分岩体发生风化破损及坍塌,影响了大佛的整体性和稳固性,急需进行抢救性保护修复。

  2020年5月,敦煌研究院正式启动实施天梯山石窟第13窟大佛足部与局部危岩体抢救性保护修复工程。

  “大佛足部渗水严重,治理不好会影响修复的整体工作。”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技术服务中心现场负责人乔海介绍,修复单位进行了水环境监测,在大佛足部四周岩体、地面及集水井安装监测探头,实时监测岩体的水分变化情况,通过掌握翔实的数据,分三步进行大佛足部修复。

  第一步是对大佛地面及周边岩体进行降排水处理。第二步清除四周酥碱风化的岩体,预埋玻璃钢锚杆,编制玻璃纤维网格与锚杆相连,内部填充鹅卵石,玻璃纤维网格表面用粗草泥覆盖。第三步是根据第13窟大佛原始资料,确定大佛脚的尺寸,并根据国内其他地方大佛脚的特性,制作出各类大佛脚模型,最终筛选出最符合天梯山石窟大佛特征的脚模型进行塑形修复。

  乔海说:“由于底部塑像赑屃没有原始照片,所以只能根据老照片中的形象,制作模型,然后确定形象样式,再进行塑像塑补修复施工。”

  天梯山是祁连山东线的一条支脉,开凿于岩壁上的天梯山石窟始建于东晋十六国时期的北凉,距今约有1600年历史,是我国早期石窟艺术的杰出代表。乔海称,此次佛脚修复工程将有效地保护大佛基座,防御水库对岩体的长期侵蚀。同时,通过这次保护修复工程,可再次恢复天梯山石窟第13窟大佛的整体完整性,将大佛足部原貌完全展现出来。

(来源:新华社 记者白丽萍、陈斌、杜哲宇

相关新闻
石窟寺数字化技术的运用

中国是世界上保存石窟寺文物最多的国家。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石窟寺保护利用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在2035年前完成重要石窟寺的考古报告出版工作”。   2012年,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受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委托,与须弥山石窟保护管理所联合开展第三次须弥山石窟考古。这次考古与此前最大的区别,就是数字化测量记录技术(即计算机三维建模技术)的引进...

太原天龙山石窟博物馆被授予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4日,太原市天龙山石窟博物馆被太原市委、市政府授予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当地官方希望发挥其以史育人、以文化人的文化价值。   目前天龙山回归的佛首正在天龙山石窟博物馆展出。 韦亮 摄   太原天龙山石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开凿于东魏、北齐、隋唐时期,现存洞窟25个,...

云冈石窟再发现

云冈石窟是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好云冈石窟,不仅具有中国意义,而且具有世界意义。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要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发展旅游要以保护为前提,不能过度商业化,让旅游成为人们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过程。要深入挖掘云冈石窟蕴含的各民...

宁夏海原两处唐代石窟群:文物粗堆乱放,长年风吹雨淋

当地干部群众建议尽快妥善处置文物,出台专项扶持资金,让石窟群得到预防性保护开发   岁月失语,惟石能言。地处西北内陆腹地的宁夏回族自治区,在历史上属于古代丝绸之路要冲,西夏王陵、水洞沟、须弥山石窟等历史遗迹远近驰名,但除此之外,还有庞大的历史遗迹如璀璨繁星般散落...

陕西省现有石窟寺1012处

陕西省文物局9日组织召开了陕西省石窟寺专项调查项目专家验收会。此次调查全面摸清了陕西省石窟寺资源家底,经调查全省现有石窟寺共计1012处。   本次调查工作从2020年10月开始,由陕西省文物局统筹协调,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牵头,协同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陕西省文化遗产研究院、榆林市文物保护研究所、延安市文物研究所共五个调查队并联合西北大学共同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