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生活频道 >> 文化 >> 历史尘灰  >> 正文

世居西藏的各民族都来自中原

www.taihainet.com 来源: 光明日报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研究显示:世居西藏的各民族都来自中原

  分别从东、北两条路线迁到喜马拉雅山区域

  记者近日从西藏民族大学获悉,复旦大学现代人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西藏民族大学医学部课题组最新研究结果显示,世居在西藏自治区的藏族、门巴族、珞巴族以及夏尔巴人和僜人全部都来自中原,分别从东、北两条路线分批迁到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区一带。

  在人类群体遗传学研究中,Y染色体非重组区DNA多态性,包括单核苷酸多态性和短串联重复序列多态性,在人群分化中会产生最大的遗传差异化,因此在鉴别民族起源和迁移研究中具有较大准确度和可操作性,是研究群体起源和迁移的理想工具。所以,通过检测Y染色体多态性来追踪西藏自治区主要民族群体的起源迁徙和群体遗传关系是最好的办法。

  据国际公认的有关研究结论显示,Y染色体O3*-M122、O1a*-M119、O2a*-M95、C*-M130、D*-YAP和P*-M35这几个主要单倍群在东亚群体中有着高的多态信息量,其中的遗传和变异包含了与东亚人类相关的起源和迁徙细节。

  据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李辉研究团队所著《人类起源和迁徙之谜》一书介绍,距今30000年左右,产生了对东亚地区现代人口分布影响深远的Y染色体单倍群O*-M175的突变,其下游突变形成的单倍群O3*-M122、O2a*-M95、O1a*-M119在东亚群体中所占在50%以上。其中O3*的关键类型都来自中原的磁山-裴李岗文化,是汉藏同源的关键类型。他们分析,单倍群O的起源和分布,对阐明藏缅语族群体的起源和迁徙具有重大意义,也有助于全面解释青藏高原群体的演化问题。

  汉族和藏族同属汉藏语系,汉藏语系主要分为汉语族和藏缅语族,在后期的发展中又融合了苗瑶语族、壮侗语族和仡黎语族。Y染色体的研究结果显示,汉藏两个民族的共同祖先约10000年前生活在北京周边的桑干河-永定河流域,是小米的驯化所孕育出来的。新石器时代进入磁山-裴李岗文化时期,早期农业迅速发展以后,汉藏语系的祖先分别向南北两个方向分化为藏缅语族祖先和汉族祖先。藏缅语族祖先后来又西迁,分化出包括藏族、珞巴族等各民族。汉族和青藏高原各民族中普遍存在同一种Y染色体单倍群O3*-M122,就来自从北京发源的人群。由于汉藏族群的成功扩张,这个单倍群也是单倍群O下游频率最高、分布最广泛的一个类型。

  据估算,O3*-M122向北方的早期迁移在东亚发生于25000至30000年之前,与现代人类在东亚-东南亚活动的化石记录一致。

  据2020年7月出版的《西藏各民族遗传性研究》一书介绍:基于东亚和东南亚群体的特殊性,西藏民族大学康龙丽课题组联合复旦大学现代人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进行了西藏各民族37个Y染色体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分型,这些遗传标记在东亚群体中具有较高的多态性和信息量,为研究提供了充足的东亚群体Y染色体遗传结构信息。

  康龙丽课题组从西藏自治区各地采集了7个地区,康巴、卫藏、安多3个大方言区的藏族样本588份、僜人样本120份、珞巴族样本130份、门巴族样本34份、夏尔巴人样本87份、定日县藏族样本113份和工布藏族样本104份。所有采集的样本均为知情同意的无关个体,全部为男性。这些样本的Y染色体共有31种单核苷酸多态性单倍群,其中藏族群体的主要单倍群O、D比例占78.64%;夏尔巴人群体占95.41%;僜人群体占93.67%;珞巴族群体占56.16%。

  在研究过程中,康龙丽团队把目光投向O3*-M122下游的亚单倍群O3a3c*-M134和O3a3c1*-M117。它们的起源年代与早期现代人由东南亚迁徙到东亚时间吻合,大约是在20000年前,但是从中原扩张的年代就晚得多。通过这两个单倍群的研究,可为追寻西藏自治区各世居民族的迁徙、扩散提供科学信息。

  研究发现,O3a3c*-M134和O3a3c1*-M117在东亚、东南亚群体中平均频率为25%~35%,而在青藏高原群体中的频率从20.9%(那曲市藏族群体)到超过90%(僜人群体)不等;在中印东部交界地区的两个藏缅语族人群中频率分别为85%和76%,而在其他的印度和巴基斯坦群体中没有发现。这说明,青藏高原的人群与南亚次大陆的人群在遗传血缘上是完全不同的。

  在深入分析总结了Y染色体单核苷酸多态性单倍体O3a3c*-M134和O3a3c1*-M117在东亚一带的频率分布规律后,康龙丽团队得出,西藏地区的各个民族都有着这两种主要类型,他们都来自新石器时代的中原地区,迁入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区可能有东、北两条路线。东线是从四川省、云南省迁徙至喜马拉雅山区域;北线是经过青海省到喜马拉雅山区域。

  研究结果还显示,在西藏自治区这5个世居人群中,珞巴族群体在遗传关系上距离藏族群体近,而僜人群体跟羌语支群体和东南藏缅语族群体遗传关系较近。这些民族,无论哪个,都是与汉族同源的汉藏语系民族。(来源:光明日报;记者 王梦敏 通讯员 孙开远)

相关新闻
西藏首条电气化铁路拉林铁路全线成功送电

2021年4月26日晚21时29分,西藏首条电气化铁路、连接拉萨到林芝的拉林铁路全线接触网成功送电。这标志着拉林铁路电气化建设基本完成,为铁路今年6月30日开通奠定了坚实基础。 26日晚20时17分,拉林铁路山南牵引变电所接到总调度命令后,工作人员按照倒闸命令,向接触网送电。 此次...

真实记录边疆孩子圆书法梦历程 书法进藏纪录片《白玛的心愿》昨在厦举行首映式

本组图为纪录片《白玛的心愿》影视截图。   台海网4月24日讯 据厦门日报报道 昨日在厦举办的第79届中国教育装备展示会上,由北京华文众合科技有限公司牵头出品并制作的书法进藏纪录片《白玛的心愿》举行首映仪式,这也是书法教育行业制作的首部书法进藏纪录片。   影片讲述的...

西藏西部墓葬考古:金、银面饰出土数量之最

中新社拉萨4月16日电 “桑达隆果是目前西藏乃至青藏高原发现的延续时间最长的一处墓地,出土的金、银面饰数量也是西藏所有墓葬考古中,同一墓地出土最多的。”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副研究员何伟16日接受中新社专访时表示。   日前,桑达隆果考古项目入选2020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何伟是此考古项目的负责人,她介绍,自新中国成立以来,西藏考古项目第三次...

苦难和新生——西藏翻身农奴影像档案:索朗杨佩

这是索朗杨佩的肖像(3月30日摄)。   今年84岁的索朗杨佩住在西藏林芝市米林县单嘎努觉村,回忆起旧西藏时的生活,索朗杨佩老人说:“小时候,一家人生活在工布江达县,一年365天在山上放牧。草场丰美牛羊成群,没有一头是我们农奴的牛羊……饿着肚子翻山越岭是小时候最深的记忆...

苦难和新生——西藏翻身农奴影像档案:边巴仓决

边巴仓决肖像(3月19日摄)。   今年92岁的边巴仓决是西藏日喀则市桑珠孜区波姆庆社区居民。在旧西藏,边巴仓决家祖祖辈辈都是农奴,她小时候一直看护农奴主家的林卡(树林)。守护着农奴主成片的树林,没有一棵属于自己的树,饿着肚子还要植树、浇水。   边巴仓决说,那时候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