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生活频道 >> 文化 >> 历史尘灰  >> 正文

在找到这块化石前,这一植物已“漂泊”百年

www.taihainet.com 来源: 科技日报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约3亿年前,靠近赤道的一片热带雨林地区发生了一场火山喷发,火山灰将所有植物封存起来。如今,当年的大陆已经漂移到内蒙古乌海市。

  近日,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王军领导的一支国际团队在内蒙古乌海市乌达区的“植物庞贝城”中发现了大量保存完整的瓢叶目植物化石,并确认其为种子植物的姊妹类群——前裸子植物的一员。相关研究成果3月9日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

  身世谜团已延续百年

  瓢叶目植物是生活在距今3.5亿年—2.5亿年前的一类植物,包括20余属50余种,常见于煤系地层。分布于中国、欧洲和北美。曾被认为是真蕨类、楔叶类、前裸子植物,或者一个独立的分类单元。

 

  “这类古植物的化石标本最早于1822年在捷克被发现,而瓢叶目的确立是1931年。”王军说。

  为已经发现的、地球上曾经有过的各种植物在分类系统里面找到相应的位置,是古植物学家们最基本的学科目标。但瓢叶目植物的身世一直是个谜。

  研究的合作者,来自英国伯明翰大学的Jason Hilton博士说,在被建立之初,瓢叶目被认为是一个独特的植物种群。科学家们把它们当作一个“分类学足球”在球场上踢来踢去,却没有一个人完成“射门归类”这一目标。

  此前瓢叶目的化石标本比较碎小,缺乏整体解剖结构,所以无法从分类学上进行归类。同时,各地的瓢叶目形态也有很大差异。

  “长期以来,瓢叶目之所以无法‘认祖归宗’,关键在于缺乏植物的整体形态和内部解剖信息。”王军说,这些关键特征的突破,有赖于外观形态和内部解剖结构均保存较好的化石标本的发现。

  2012年,王军团队在内蒙古乌海市发现一个保存完好的“植物庞贝城”,其中有大量完整而精美的标本,为探明这类植物的亲缘关系及其重要的生命演化意义奠定了基础。

上一页 1 2下一页
相关新闻
古生物学家发现并确认中国最大恐龙足迹点

中外古生物学家携手合作,发现并确认四川省昭觉县三比罗嘎恐龙足迹点二号点为中国目前发现的面积最大的恐龙足迹点,面积超过9000平方米,足迹至少有933个。相关研究成果于北京时间3月4日凌晨在线发表于国际地质学期刊《地学前缘》上。   四川昭觉的恐龙足迹发现于昭觉三比罗嘎的一处铜矿内,位于白垩纪早期飞天山组碎屑岩中的多个陡倾的岩面上。化石点从北向南延伸...

古生物学家发现1亿年前的动物精子【组图】

介形虫交配行为复原图。新华社发(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杨定华绘制) 不同介形虫的三维复原图。新华社发(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供图) 介形虫有性生殖器官对比图(左起一三列为化石,二四列为现代类群)。新华社发(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供图)

4.29亿年前三叶虫眼睛内部结构与现代蜜蜂一样【组图】

8月14日消息,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开放获取期刊《科学报告》最新发表一项古生物学研究论文称,来自4.29亿年前的一个三叶虫化石眼睛的内部结构几乎与现代蜜蜂的眼睛一模一样。这一研究结果表明,许多现代昆虫和甲壳动物眼睛的视觉原理至少已有5亿年的历史。图为研究中的三叶虫化石(Ba...

河北邯郸发现早古生代奥陶纪“角石古生物化石”

河北省邯郸市丛台区日前发现了“角石古生物化石”,这是距今4.38至5.1亿年奥陶纪的角石古生物化石,对研究古地理有重要意义。   这一化石嵌在丛台区龙湖公园的一块石灰岩内,残片长约6厘米、宽约3厘米,灰褐色,体管、横纹等结构较为清晰。   据邯郸市丛台区宣传部副部长丁瑞介绍,“角石古生物化石”是游客无意中发现的,起初认为是“鱼化石”,后经河北省地矿局...

科学家发现恐龙最后一餐

一只长满硬甲的巨大恐龙1.1亿多年前吃下最后一餐后死去。加拿大研究人员从它胃中保存完好的食物化石分析出它最后一餐吃了什么。 加拿大萨斯喀彻温大学网站2日报道,这是一只马克·米切尔北方盾龙,其化石2011年出土于加拿大麦克默里堡附近。加拿大蒂雷尔古生物学博物馆、布兰登大学、萨斯喀彻温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在最新一期英国《皇家学会开放科学》杂志上报告了对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