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字天书”仍待挖掘
从“中国龙”到中国最早的“紫禁城”,二里头遗址的考古成就惊艳世人。62年间,以首任队长赵芝荃、第二任队长郑光、现任队长许宏为代表的三代考古人在二里头坚守和发掘,让沉睡了3000多年的夏都城遗址得以重见天日。
62年来,直接参与发掘和研究工作的有上百人,赵海涛便是其中一员。从2002年到二里头遗址工作以来,赵海涛已在这里深耕近19年。三代考古人如候鸟般往返于北京和洛阳,把美好韶华奉献给了这片土地。
二里头遗址宫城东墙、东2城门与4号基址(北-南)。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二里头工作队供图
事实上,田野考古条件艰苦,周期长、任务重,要潜心扎根下来并不容易。赵海涛坦言:“考古在外界看来比较有意思,但这项工作需要沉下来心来。”正是一代代考古队员的坚守,让世界得以见证“中国最早王朝”的神秘面貌。
目前二里头遗址的勘测面积约有300万平方米,三代考古人用62年仅发掘了1.6%。谈及未来中长期的挖掘计划,赵海涛称,二里头文化奠定了古代“中国”的基础,成为中华文明总进程的核心与引领者。60多年的考古发掘虽然取得了重大收获,但遗址钻探、发掘的空白点、需深入研究的课题还比较多。注重多学科参与、文化遗产保护,以社会考古学理念指导,科学、持续、按计划的考古工作依然是今后长期的重点,需要一代一代人接力奋斗。
对考古工作者而言,1.6%仅仅只是开始。二里头遗址这部“无字天书”才刚刚翻开,“中国最早王朝”的探寻之旅未完待续……
(来源:中新社公众号;作者:郭超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