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生活频道 >> 文化 >> 历史尘灰  >> 正文

考古第一现场:神秘夏朝是否真实存在?真相只有一个【组图】(4)

www.taihainet.com 来源: 中新社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无字天书”仍待挖掘

  从“中国龙”到中国最早的“紫禁城”,二里头遗址的考古成就惊艳世人。62年间,以首任队长赵芝荃、第二任队长郑光、现任队长许宏为代表的三代考古人在二里头坚守和发掘,让沉睡了3000多年的夏都城遗址得以重见天日。

  62年来,直接参与发掘和研究工作的有上百人,赵海涛便是其中一员。从2002年到二里头遗址工作以来,赵海涛已在这里深耕近19年。三代考古人如候鸟般往返于北京和洛阳,把美好韶华奉献给了这片土地。

二里头遗址宫城东墙、东2城门与4号基址(北-南)。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二里头工作队供图

  事实上,田野考古条件艰苦,周期长、任务重,要潜心扎根下来并不容易。赵海涛坦言:“考古在外界看来比较有意思,但这项工作需要沉下来心来。”正是一代代考古队员的坚守,让世界得以见证“中国最早王朝”的神秘面貌。

  目前二里头遗址的勘测面积约有300万平方米,三代考古人用62年仅发掘了1.6%。谈及未来中长期的挖掘计划,赵海涛称,二里头文化奠定了古代“中国”的基础,成为中华文明总进程的核心与引领者。60多年的考古发掘虽然取得了重大收获,但遗址钻探、发掘的空白点、需深入研究的课题还比较多。注重多学科参与、文化遗产保护,以社会考古学理念指导,科学、持续、按计划的考古工作依然是今后长期的重点,需要一代一代人接力奋斗。

  对考古工作者而言,1.6%仅仅只是开始。二里头遗址这部“无字天书”才刚刚翻开,“中国最早王朝”的探寻之旅未完待续……

  (来源:中新社公众号;作者:郭超凯)

 
上一页 1 234下一页
相关新闻
二里头遗址发现高规格夏代墓葬

这是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布局示意图。新华社发(二里头考古工作队供图)   近日,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发现一座高规格的夏代墓葬,墓葬内首次出现蝉形玉器。据了解,该墓葬极可能是二里头遗址迄今为止发现的随葬品最为丰富的一座。   新发现的墓葬位于二里头遗址宫殿区5号基址院内...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开馆 “最早的王朝”揭开神秘面纱!

新华社郑州10月19日电 历经两年多建设,备受关注的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19日正式开馆。青铜器、陶器、玉器、绿松石器、骨角牙器等2000余件藏品,集中展示了二里头遗址作为“华夏第一王都”的丰富内涵。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的建立,将有利于阐释早期中国形成的历程,让公众更好地认知、了解中华文明悠久的历史,将成为国内外了解中华文明的又一个文化高地。”...

二里头遗址科学发掘60周年 揭开3800年前文明的面纱

科学发掘六十载   揭开二里头遗址的面纱 二里头遗址航拍图。 二里头出土青铜爵。 二里头遗址地理位置图。 二里头出土牙璋。 正在田野发掘的中国社科院考古所二里头工作队的考古人。   自1959年发现二里头遗址,以中国社科院考古所二里头工作队为代表的考古人便开始了对古老文明...

二里头遗址:打开神秘夏朝的文化密码

历经两年多建设,备受关注的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开馆在即。中国最早的“紫禁城”、最早的城市主干道网、最早的青铜礼器群、最早的绿松石器作坊……3800年前的绚丽生活图景将在世人面前展现。   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一个听起来平平无奇却在中国考古史上极为耀眼的名字。发掘60年来,它一次又一次刷新“中国之最”,把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史不断向前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