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生活频道 >> 文化 >> 历史尘灰  >> 正文

考古第一现场:神秘夏朝是否真实存在?真相只有一个【组图】(2)

www.taihainet.com 来源: 中新社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二里头为何姓“夏”?

  尽管夏朝是否存在仍有争议,但这并不影响二里头遗址在中国考古界声名显赫。“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从地理上看,处于伊、洛河之间高地之上的二里头村,几乎是中原地区最普通的村庄。

  这座村庄有何特别之处?二里头究竟姓“夏”还是姓“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二里头工作队领队赵海涛在接受中新网采访时表示:“二里头遗址被发现的头20多年里,学界普遍将其认定为商都。直到1970年代后期,北京大学邹衡教授提出‘二里头遗址为夏都’说后,近三四十年才逐渐达成共识。”

二里头遗址5号基址发掘现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二里头工作队供图

  赵海涛介绍道,之所以判定二里头遗址为夏都,主要出于三方面的科学考量。首先是通过考古地层学、类型学来判定二里头所处的相对年代,它处在龙山文化和商朝文化之间。其次是通过碳14年代测定法,测定二里头遗址至今3800到3500多年之间,年代跟史书记载的夏朝中晚期比较吻合。此外,二里头遗址所处位置是河南省西部,这也符合史书记载的夏朝主要活动区域。

  “更为重要的是二里头遗址出现了一系列王朝气象的内涵。”赵海涛说,二里头文化以其高度辉煌的王朝气象、高度发达的控制网络和统治文明,成为距今3800-3500年前后东亚地区最早的核心文化、广域王权国家,并率先进入王朝文明阶段。在此过程中,中原腹地形成了以二里头都城为中心的金字塔式聚落整体结构和众星捧月式的聚落空间分布格局。

  随着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和“夏商周断代工程”的开展,通过碳14测年、文献记载、考古地层学等方面的综合研究,二里头文化主体部分为夏文化已被大多数人所接受。

  历经62年的考古挖掘,人们惊奇地发现,这个看起来并无二致的小村落,却是打开夏王朝历史大门的一把“钥匙”。

二里头遗址出土青铜礼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二里头工作队供图

上一页 1 234下一页
相关新闻
二里头遗址发现高规格夏代墓葬

这是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布局示意图。新华社发(二里头考古工作队供图)   近日,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发现一座高规格的夏代墓葬,墓葬内首次出现蝉形玉器。据了解,该墓葬极可能是二里头遗址迄今为止发现的随葬品最为丰富的一座。   新发现的墓葬位于二里头遗址宫殿区5号基址院内...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开馆 “最早的王朝”揭开神秘面纱!

新华社郑州10月19日电 历经两年多建设,备受关注的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19日正式开馆。青铜器、陶器、玉器、绿松石器、骨角牙器等2000余件藏品,集中展示了二里头遗址作为“华夏第一王都”的丰富内涵。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的建立,将有利于阐释早期中国形成的历程,让公众更好地认知、了解中华文明悠久的历史,将成为国内外了解中华文明的又一个文化高地。”...

二里头遗址科学发掘60周年 揭开3800年前文明的面纱

科学发掘六十载   揭开二里头遗址的面纱 二里头遗址航拍图。 二里头出土青铜爵。 二里头遗址地理位置图。 二里头出土牙璋。 正在田野发掘的中国社科院考古所二里头工作队的考古人。   自1959年发现二里头遗址,以中国社科院考古所二里头工作队为代表的考古人便开始了对古老文明...

二里头遗址:打开神秘夏朝的文化密码

历经两年多建设,备受关注的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开馆在即。中国最早的“紫禁城”、最早的城市主干道网、最早的青铜礼器群、最早的绿松石器作坊……3800年前的绚丽生活图景将在世人面前展现。   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一个听起来平平无奇却在中国考古史上极为耀眼的名字。发掘60年来,它一次又一次刷新“中国之最”,把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史不断向前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