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生活频道 >> 文化 >> 历史尘灰  >> 正文

陶寺对话石峁 讲述黄河文明的悠久灿烂

www.taihainet.com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距今约5000年前,满天星斗般的文明火花向黄河中游聚合,文化碰撞,社会变革,华夏文明在这里绽放。从4300年前开始,黄河中游晋陕大峡谷两岸,河汾之东,陶寺人夯土建都;陕北高原,石峁人砌石筑城。双城隔河遥望,南北呼应,并峙数百年……

  近日,“黄河文明的标识——陶寺·石峁的考古揭示”展亮相山西博物院,陶寺和石峁两大遗址出土文物同场展出,讲述黄河文明的悠久灿烂。此次展览也是石峁遗址正式发掘以来首次大规模展出,石雕、骨簧、陶鹰、玉钺等珍贵文物,为观众揭开了石峁古城的神秘面纱。

  尧都陶寺的礼乐之光

  “黄河文明的标识”展由山西省文物局、陕西省文物局、中国历史研究院考古研究所主办,山西博物院、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山西考古博物馆)、神木市石峁遗址管理处(石峁遗址博物馆)、临汾市博物馆、延安市文物研究所承办。展览分为“帝尧之都”和“王者圣城”两部分。“帝尧之都”主要展示陶寺遗址出土文物,并以文化相近的临汾下靳墓地和芮城清凉寺墓地文物辅展。

观众欣赏陶寺彩绘龙盘。

  陶寺遗址位于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陶寺村,考古发掘面积近300万平方米,是距今4000年前后黄河中游规模最大的都邑性遗址。遗址清理出宫城、贵族居住区、普通居民区、王陵区、礼制建筑区、仓储区、手工业作坊区等功能区域,发掘墓葬千余座。陶寺遗址的历史年代、地理位置、文化内涵等,与史籍所载的“尧都”吻合,因此学界普遍认为,这里就是帝尧之都。

  此次展览展出了陶寺遗址出土的陶器、玉器、石磬等精美文物。展厅里,一件彩绘龙盘吸引了很多观众驻足观看。陶盘上的彩绘蟠龙,身体饱满而外张,颇具威严气势。“上古时代的文物有不少呈现龙的形象,到陶寺文化时期,龙真正成为国家形象的代表。彩绘蟠龙盘与一批礼器性质的重器同出于大墓,说明在这个处于中国早期国家形态的社会中,将龙作为崇拜的图腾。”山西博物院副院长张慧国说。

  彩绘龙盘旁边,陈列着一件由泥质灰陶烧制而成的土鼓,器表饰有绳纹、三角纹等纹样。张慧国告诉记者,陶寺墓葬中出土了不少乐器,由特磬、土鼓和鼍(音“驼”)鼓组成的乐器套组,具备了礼仪乐器的功能,是陶寺礼乐文明的重要代表。

  展览中还能看到著名的朱书扁壶。在陶片拼成的扁壶残件上,有两个朱红色的字符,其中一个与甲骨文、金文中的“文”字极其相似。朱书扁壶的出土表明当时社会已经出现早期文字。

  精致的玉神面也是颇受观众喜爱的文物。这是一件祭神的礼器,造型典雅,神态安详,玉质莹润,彰显出墓主人不同寻常的尊贵身份。“陶寺玉器是陶寺礼器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用玉制度受到同时期文化影响,其中玉琮、玉璧受到良渚文化影响,玉钺与双孔刀有黄河下游地区的文化因素,玉神面与江汉一带的玉人相似。”张慧国说。

  丰富的区域性文化交流是中国早期文明形成过程中的重要推动力。陶寺文化吸纳草原大漠的游牧文化、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的农耕文化,在碰撞与交融中,将东西南北的多元文明基因植根于晋南,繁衍出中华文化总根系中一个最重要的直根系。

上一页 1 2下一页
相关新闻
河南博物院主展馆重磅回归【图】

9月24日,参观者在河南博物院主展馆内观看展品“金缕玉衣”。   当日,历时五年全方位提升,河南博物院主展馆携全新基本陈列“泱泱华夏 择中建都”及部分专题展览与公众见面。据介绍,基本陈列“泱泱华夏 择中建都”选取包括妇好鸮尊、杜岭方鼎等镇院之宝在内的精品文物5000余件...

百万字《河湟历史文化通览》出版 讲述黄河文明重要组成部分

图为《河湟历史文化通览》出版座谈会。 张添福 摄 中新网青海乐都11月14日电 (记者 张添福)讲述中华黄河文明重要组成部分——河湟文化历史及其特质的通览性文本《河湟历史文化通览》14日在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面世。   《河湟历史文化通览》分上、下两册,约150万字,含自然地理...

与4000多年前的古人“聊聊天”,看他们是怎样生活的?【视频】

画面:手机微信聊天   A:放假准备去哪儿玩?   B:我希望能去一个既有文化,又有科技;既有生活,又有奇迹;既神秘,又现实的地方。   A:别逗了,哪有这样的地方?   B:正在寻找中……   画面:“四千年第一导游(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呗)接受”,穿越到电脑里   B:咦?(微信里弹出新好友)   B:啊……(穿越)   画面:黑屏,来到一个壮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