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生活频道 >> 文化 >> 历史尘灰  >> 正文

5300年前“住宅小区”啥样? 揭秘河洛古国先民生活(4)

www.taihainet.com 来源: 中国新闻社公众号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养蚕缫丝

  “嫘祖栽桑蚕吐丝,抽丝织作绣神奇。”中原地区,黄帝的妻子嫘祖发明养蚕缫丝的传说一直流传。而中国丝绸之源在哪里?一代又一代的考古工作者为此追寻。

  双槐树遗址曾出土国宝级文物——一枚骨质蚕雕艺术品。它是一条正在吐丝的家蚕形象,长6.3厘米,宽不足1厘米,厚0.1厘米,是用野猪獠牙雕刻而成。

双槐树遗址出土的牙雕家蚕

  这枚“牙雕家蚕”做工十分精致,腹足、胸足、头部组合明晰,和现代的家蚕极为相似。同时背部凸起,头昂尾翘,与蚕吐丝或将吐丝时的造型高度契合。

  2017年至2019年,在距双槐树遗址不远的荥阳汪沟遗址出土的4个翁棺中,考古人员发现翁棺中亡童的尸体被一种织物包裹。经检测确认,这种织物系已经碳化的丝织品,是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在荥阳青台遗址出土的织物属于同类丝织物。

考古人员从河南荥阳汪沟遗址出土的翁棺中提取丝绸碳化物

汪沟遗址发现的丝绸碳化物(左)与碳化物放大显示的丝织品结构(右) 韩章云 摄

  专家认为,双槐树遗址与青台遗址、汪沟遗址等出土的迄今最早丝绸实物一起,实证5300年前后黄河中游地区的先民们已经从事养蚕缫丝。

  中华文明的一个典型特征即是农桑文明、丝帛文明。考古专家认为,从这一角度讲,位于黄河流域中心的以双槐树遗址为首的聚落群,是目前发现的中国农桑文明发展史上时代最早的代表。

上一页 1 23456下一页
相关新闻
专家确认巩义双槐树遗址为5300年前古国时代都邑【组图】

记者从河南文物考古部门7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获悉,经考古勘探发掘和科学测年确认,位于河南巩义的双槐树遗址性质为5300年前后古国时代的一处都邑遗址。因其位于河洛中心区域,专家建议命名为“河洛古国”。 位于河南巩义的双槐树遗址全景 王羿 摄 双槐树遗址功能布局示意图。郑州...

河南巩义双槐树遗址出土五千年前牙雕蚕 见证丝绸之源

新华社郑州4月25日电(记者桂娟、李文哲)长6.4厘米,宽不足1厘米,厚0.1厘米,这只用野猪獠牙雕刻而成的蚕,造型与现代家蚕极为相似。蚕雕背部凸起,头昂尾翘,呈绷紧的“C”形姿态,仿佛即将吐丝或正在吐丝。   出土于河南巩义双槐树遗址的牙雕蚕,距今已有5000多年。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近日发布的研究成果表明,它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时代最早的蚕雕艺术品,对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