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生活频道 >> 文化 >> 历史尘灰  >> 正文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开馆 “最早的王朝”揭开神秘面纱!

www.taihainet.com 来源: 新华网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新华社郑州10月19日电  历经两年多建设,备受关注的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19日正式开馆。青铜器、陶器、玉器、绿松石器、骨角牙器等2000余件藏品,集中展示了二里头遗址作为“华夏第一王都”的丰富内涵。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的建立,将有利于阐释早期中国形成的历程,让公众更好地认知、了解中华文明悠久的历史,将成为国内外了解中华文明的又一个文化高地。”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在开馆仪式上说。

  二里头遗址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偃师二里头村,距今约3800年—3500年,1959年由史学家徐旭生发现,是经考古学与历史文献学考证的中国最早王朝——夏朝中晚期的都城遗存。

  经过60年的科学考古发掘,二里头遗址有多项重要发现,对研究中华文明的起源、王国的兴起、王都的规制、宫室制度等涉及中华文明发展的重大问题都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共设“第一王朝”“赫赫夏都”“世纪探索”3部分基本陈列,通过文物、浮雕、沙盘、VR体验等丰富的展陈形式,系统展示夏代历史、二里头遗址考古成果和夏文化的探索历程及夏商周断代工程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成果。

  相邻的二里头考古遗址公园占地约1000亩,对两处宫殿遗址和“井”字形道路实施了原址保护展示,对古洛河河道进行了景观复原,最大限度保护了遗址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的建成开放,将为观众提供亲眼目睹夏代先民遗留下来的生活用具、生产工具、装饰品及礼仪用品,了解当时社会发展状况、人们生活面貌和创造能力的空间,提高文化自信,从历史中汲取营养和动力。”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李伯谦在开馆仪式上表示。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总投资约6.3亿元、占地约246亩、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未来将成为全国大遗址保护、展示和利用的示范区,中国早期国家形成和发展研究展示中心,夏商周断代工程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研究、展示基地。

  据了解,纪念二里头遗址科学发掘6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文化遗产大众传播主题论坛、第二届世界古都论坛等多项活动同步举行。(记者桂娟、双瑞)

相关新闻
二里头遗址科学发掘60周年 揭开3800年前文明的面纱

科学发掘六十载   揭开二里头遗址的面纱 二里头遗址航拍图。 二里头出土青铜爵。 二里头遗址地理位置图。 二里头出土牙璋。 正在田野发掘的中国社科院考古所二里头工作队的考古人。   自1959年发现二里头遗址,以中国社科院考古所二里头工作队为代表的考古人便开始了对古老文明...

二里头遗址:打开神秘夏朝的文化密码

历经两年多建设,备受关注的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开馆在即。中国最早的“紫禁城”、最早的城市主干道网、最早的青铜礼器群、最早的绿松石器作坊……3800年前的绚丽生活图景将在世人面前展现。   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一个听起来平平无奇却在中国考古史上极为耀眼的名字。发掘60年来,它一次又一次刷新“中国之最”,把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史不断向前推进。...

夏代是否存在?混乱与纷争不因为“发现”而在于“方法”

孙庆伟   早在1979年,邹衡先生就语重心长地指出:夏文化不是没有发现,而是用什么方法去辨认它。邹先生其实是在告诫我们,探索夏文化,“方法”远比“发现”重要。过去数十年的考古实践表明,学术界对于夏文化的认识不但没有形成共识,反而有渐行渐远的趋势,甚至有学者开始怀疑历史上是否真的存在夏代。毫无疑问,导致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探索夏文化的方法出...

河南新砦遗址出土3800年前彩绘陶鸟 或见证夏早期“东夷乱夏”

新华社郑州7月12日电(记者桂娟)它残长16厘米、残高7厘米,通体陶塑而成,黑皮磨光,头顶两侧双目炯炯有神,双翼紧贴于背部,饰有朱砂彩绘。除足部残缺外,保存基本完整。   在我国夏代早期,夏启的儿子太康继位后荒废政务,被来自东方的后羿部族取代,夏代纪年一度中断。经专家研究,这件新出土于河南新砦遗址、距今约3800年的彩绘陶鸟,或见证了文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