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毅中在观展
张稚丹摄
凑到展柜前,看着昏黄光源下的古书。啊,这是《尚书》,中国上古之书,汇编商周两代历史文献,也就是《书经》!这是南宋刻郑玄所注《周礼十二卷》,这是《春秋左传正义》,这是《孝经》,这是明代王阳明的《传习录》,这是北朝三书《水经注》《洛阳珈蓝记》《颜氏家训》……这些传说中的宝贝,如今居然就在眼前。它们有手写本,有历代刻本,字迹清雅,大多品相完美,字黑纸白,看着就心向往之。
9月7日下午,由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主办的“中华传统文化典籍保护传承大展”在国家典籍博物馆开展。开幕式后,人们急切地涌进展馆,有领导、有贡献展品的各地博物馆以及个人,多是行家。此次大展汇集了全国20多个省40余家公藏单位、30余位私人藏书家的330余种珍贵藏品。
330,听起来不是很大的数字,但当你看到这些绝世至宝,你会觉得眼福如海。
风度儒雅的程毅中先生是中华书局原副总编辑,大半辈子在整理出版古籍中度过。在图书馆工作人员陪同下,他专注地看着一件件古籍,感慨着古书的生命力:“我过去收集了很多材料在磁盘和磁带里,现在不能读了,没有阅读器了。可书,还在。”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残稿 图片来自网络
第一展厅中央,一堵充满设计感的光墙前,有好几个人趴在展柜上拍照。走近一看,在一个米色长卷之下竟标注着“资治通鉴残稿”!字迹虽不如二王,倒也清晰端正,上面还有涂改痕迹。真是司马光的手迹?!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办公室主任林世田告诉我,“历代相传是司马光的稿本。《资治通鉴稿》名签为乾隆所题‘司马光通鉴稿,内府鉴定真迹’。宋人赵汝述在题跋中对其给予高度评价:‘温公起《通鉴》草于范忠宣公尺牍,其末又谢人惠物状草也。幅纸之间三绝具焉,诚可宝哉!’”
观展的有很多藏家和行家,听他们议论很有趣。
“看这儿!版芯一宽,标题没印全,肯定是复刻的。上面那些字,是给刻工看的。我想写篇文章,一直没顾上。”我把这话转述给陪同程毅中先生的那位文雅的工作人员,她笑了笑:“还真没注意。我们平常也看不到,展出也只打开一页。有了再造善本就可以认真研究了。”
“今天来的有xx的女儿,二爹去世后捐了北宋的xx。””这个是爷爷捐的,北宋宫装的,不让翻。”不远处传来信息量很大的声音,让人浮想联翩。“这是我的,这是韦老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