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生活频道 >> 文化 >> 历史尘灰  >> 正文

二里头遗址:打开神秘夏朝的文化密码

www.taihainet.com 来源: 新华社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历经两年多建设,备受关注的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开馆在即。中国最早的“紫禁城”、最早的城市主干道网、最早的青铜礼器群、最早的绿松石器作坊……3800年前的绚丽生活图景将在世人面前展现。

 

  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一个听起来平平无奇却在中国考古史上极为耀眼的名字。发掘60年来,它一次又一次刷新“中国之最”,把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史不断向前推进。

  寻找夏朝之旅

  1959年4月,71岁高龄的史学家徐旭生从北京出发,前往河南、山西一带寻找夏文化遗迹。这是中国首次明确以探索夏文化为目标的田野考古。

  “大禹治水”“禹划九州”是美丽的传说还是确有其事,夏朝是否真实存在?长期以来,夏史都缺乏足够的考古证据。20世纪初,安阳殷墟考古证实了司马迁笔下的殷商历史,这令史学界大受鼓舞。

  下了火车换马车,有时骑上小毛驴,吃的是红薯面黑窝窝头,徐旭生团队在豫西地区密集考察一个月,发现20余处遗址和自仰韶时期至汉代的陶片、石器等遗物。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位于偃师二里头村的遗址。

  南临古伊洛河、北依邙山、背靠黄河,二里头看似与伊洛平原上的任何一个村庄并无二致。然而随着考古发掘,一个沉睡3000余年的都城遗址一点点揭开面纱,带给世人接连不断的惊喜。

  1959年秋季,对二里头遗址的科学考古发掘正式开启。历经几代人的不懈探索,目前二里头遗址发掘总面积超过4万平方米,发现了大规模的宫殿建筑群、都邑格局和作坊遗迹,出土文物万余件,成为寻找夏代最重要的一把钥匙。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