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节奏
用“镜头感”表现中国“武侠滋味”
张菁用料理来比喻《射雕英雄传》的翻译,“就像是一份中式炒面,现在要用西餐的材料来尽量还原它的味道。”有些“食材”世界通用,比如爱情、打斗,但有些内容却完全不同,如何让英文读者尝到同样的武侠“滋味”,是张菁思考最多的。
作为一部武侠小说,如果打斗场面不够精彩流畅,自然会失去许多韵味和阅读体验。张菁选择将影视文化作为翻译的切入点。“很多西方人虽然对武侠小说十分陌生,但多多少少都看过一些武侠电影,”张菁告诉记者,“比如李小龙的电影、李安的《卧虎藏龙》等等。我们也希望利用英文本身的节奏,将文字风格往影视感觉上去表达。”张菁认为,金庸先生在写作时用到充满镜头感的描述方式,因此,在翻译时,她们也会利用英文中的快词与慢词营造出打斗时的快慢节奏。例如发射暗器时的描写,慢一些的可以译为“sail through the air”,飘一点的是“drift through the air”等。
抓细节
学太极理解金庸武功招式
为了能翻译出金庸先生笔下精彩又酣畅淋漓的打斗场面,张菁特地去学习了太极,现在已经练了好几年了。张菁说,学习太极之后,她对武侠招式的描述有了更加具体的认知,“比如‘大海捞针’,有‘捞’这个字的招式,大多是攻向下盘,而‘推窗望月’则是向上打。”有了太极的基础,张菁对于打斗场面的认知和想象也更加具体。为了能让英文读者也能想象得到,张菁在翻译时也会补充一些细节。“既要将场景描述得完满刺激,又不能拖泥带水,写得太多,”她笑称,“毕竟书中的人物都在天上用轻功利落地飞来飞去,我们译者的文字也不能在地上爬来爬去啊。”
对中国读者来说,金庸所描写的武侠世界可谓十分熟悉,而对文化背景完全不同的英文读者来说,很多情节却是陌生和难以理解的。例如杨康在比武招亲中赢了穆念慈,当众搂住她,脱下她的绣花鞋。穆念慈因此对杨康芳心暗许,想要与他成亲。中国读者所熟知的“男女授受不亲”“非礼勿视”等等传统概念,西方读者却难以理解,这是张菁在开始翻译时没有想到的。为方便读者理解,英译本在导言中交代了宋、辽、金之间的战争与纠葛,对历史事件和中华文化特有的概念也做了文字注释。
反响
英文读者期待《神雕侠侣》
对于英译版《射雕英雄传》,英国《卫报》将其比作中国的《指环王》和《权力的游戏》。自2018年第一卷出版以来,英译版《射雕英雄传》得到了许多英文读者的好评,许多人表示“一口气读完”。对此,张菁表示,能让英文读者体验到中国读者阅读金庸小说时的畅快,是对译者最大的肯定。在英国亚马逊上,73%的读者对第一卷《A Hero Born》给予了五星好评,今年3月25日新推出的最后一卷《A Heart Divided》也已有读者给出五星好评,并表示,“几天就读完了,期待《神雕侠侣》!”
(来源:北京青年报;文/记者 张恩杰 实习生/王润祺 统筹/刘江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