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生活频道 >> 文化 >> 读无用书  >> 正文

《李健吾译文集》出版:文学翻译的真谛(2)

www.taihainet.com 来源: 光明日报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恒心恒力的研究家型翻译家

如果说在中国的文学翻译历史上,集评论家与翻译家于一身的,并不止健吾老师一人;集创作家与翻译家于一身的,也并不止健吾老师一人;但是能够集评论家、作家(剧作家、小说家)与翻译家的,却少之又少;在这三个领域能够做到最好的,就更数不出几个了。或许,和健吾先生交好的郑振铎先生算是一位吧。关键在于,研究的深入并没有影响健吾老师的生动译笔,而创作的经验却也没有让他在翻译时“时时技痒难耐”,这就足够我们这一代译者学习一辈子的了。健吾老师对翻译的事情有自己的见解。也是在很年轻的时候,他就写过《中国近十年文学界的翻译》,指出译者应该“不做作,不苟且,以持久底恒心恒力将原作用另一种语言忠实而完美地传达出来。”——当健吾老师结束了翻译的一生之后,为我们留下了十四卷的译文(译文出版社2019年版《李健吾译文集》),译作既包括他所专注研究的福楼拜、莫里哀,也包括司汤达或者其他一些19世纪重要法国作家的短篇,应当也是完美地诠释了什么是译者的“恒心恒力”了。更是完美地诠释了什么是“专家型的翻译”。让我感喟的是,健吾先生译《包法利夫人》不仅有序,而且序也是与时俱进的。因为在1948年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的第一版里就有他当作序言的《包法利夫人的时代意义》,而在1958年人民文学的修订版里,他又重新作序,到了1979年再次修订的时候,他干脆把他的序也重新修订了。更何况在序之外,健吾先生还译了《关于包法利夫人的公诉状、辩护状和判决书发表于诉讼》,可谓“全套”。读者也能据此更好地了解到1856年至1857年《包法利夫人》遭到诉讼的前后以及家族聘请的大律师塞纳精彩的辩护词。除了能让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包法利夫人》和福楼拜之外,译者这些“额外的”工作恰是道出了文学翻译的真谛:如果没有扎扎实实的资料功夫,与作者的所谓心灵相通都是不着边际的事情。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相关新闻
以文学翻译架起中巴文化交流之桥

对于渴望了解中国文学的巴西读者而言,最近有了一个好消息——那就是《白鹿原》葡文版的问世。近日,由巴西自由站点出版社发行的该书已经摆上巴西各大城市书店的书架。   自由站点出版社编辑部主任安赫尔·博亚德森找寻一部能够代表中国当代文学的长篇小说已有挺长时间,最终他选择了中国作家陈忠实的《白鹿原》。该书首次出版于1993年,1997年获得第四届茅盾文学奖...

风格乃文学之大体

文学翻译重在译出原作的精气神,译出原作的风格之美,翻译批评家同样要独具只眼,看出作品整体的美   《列子》中讲过一个九方皋相马的故事,两千多年来,魅力不减。故事说的是,秦穆公要找一匹千里马,请伯乐推荐一个相马人。伯乐说,他的子侄辈皆是才能一般的人,找平常的良马还可以,只需看看体形、外表、筋肉、骨架就行,而千里马则不同,这种马形状似有若无,体...

从一封信谈杨绛的成名与李健吾先生

杨绛先生晚年企慕苏东坡“万人如海一身藏”的人生境界,几乎谢绝一切社交活动,默默而专注于自己自由而独立的精神世界,尤倾全力于构建“我们仨”的心灵家园和文化世界。   杨绛   李健吾   已逾期颐之年的杨绛先生,驾鹤远行,魂归道山了。   杨绛先生晚年企慕苏东坡“万人如海一身藏”的人生境界,几乎谢绝一切社交活动,默默而专注于自己自由而独立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