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客户端北京7月12日电(记者 上官云)“历史真实始终是历史小说的底线。”近日,作家柳岸长篇历史小说《夏姬传》出版。她在接受中新网(微信公众号:cns2012)专访时,如是描述了对历史小说写作的一些感受。
《夏姬传》全书总计45万字,描述了春秋时期陈君夏征舒之母夏姬的故事,这是柳岸系列作品“春秋名姝”中的一部。在35年的写作生涯中,柳岸说,这也算对自己的一个“挑战”。
闭关四个月完成初稿
《夏姬传》的由来,最初源自柳岸的一个设想。
“我是河南淮阳人,淮阳古称陈国等,夏姬是古陈国人,是陈国司马孺人、陈君夏征舒之母。”偶然,柳岸接触到古陈国历史中的夏姬,便开始思考,能不能通过描写夏姬来反映不同历史时段的陈地文化。
《夏姬传》书封。出版社供图
“夏姬是个经历复杂的人物,能把一个人的复杂性写明白,是对写作者文学功底的考量。”
柳岸开始在旧书网上淘书,把与夏姬有关的资料全部买下来,包括一些绝版书。她还把史料中提到的夏姬曾到过的地方连缀起来,重新走了一遍。
“实地走访,才能找到古代人物当时那种在场感。”柳岸逐渐在脑海中连缀起夏姬的形象:一个命运坎坷的贵族女子:生在晋国,长在郑国,嫁在陈国,流亡在楚国,终老在晋国,中间伴随着赐婚等因素,她的经历颇富传奇色彩,但始终无法左右自己的命运。
一系列的采访、资料整理结束后,柳岸“闭关”四个月完成初稿。历史小说写作十分耗费精力。她对这一点感受十分深刻。即便书稿完成后,她仍会沉浸到书中去,仿佛又见到了当时的场景。
比如,初稿完成后,柳岸关上电脑,晕晕乎乎地走出家门,走在街上感觉现实中的一切都很陌生、很虚幻,“当时正是下午六点,一下子我又进入书中的场景,公子宋送夏姬嫁入陈国的路上,也有这样的夕阳”。
她在街上愣了半天,直到被一声汽笛激醒才回过神来,使劲咬了一下自己的手指,突然大笑了起来,惊得路上行人纷纷回头。对自己的失态,很久之后柳岸都觉得不好意思,“大家都看着我,吓得我赶紧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