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数字时代挑战
纸质词典举步维艰
但在内行人看来,这个大部头的《新英语词典》的缺陷是显而易见的。1928年第一版完成时,A至C的词汇是在将近50年前编纂的,早就不符合当时英语语言发展的最新趋势。其他条目依托的科技知识也落伍了。唯一的解决方案就是修订。
■ 方便快捷的网络词典大行其道 本版图片 GJ
1933年,《新英语词典》第一次增补版出版,同时它也有了新名字《牛津英语词典》。1972年至1986年,第二次增补分四卷出版,新增了共计6.93万多项新词条。1989年,汇集了初版和增补本、20卷的第二版《牛津英语词典》问世。现如今,第三版的修订工作仍在进行过程中。
然而,编纂英语词典是一项永远不可能完成的工作。除了将英语作为第一语言的人口,世界上近四分之一的人口使用英语作为第二语言。从西印度洋群岛到东非,再到威尔士英语、印度英语、中式英语……英语已经成了一门一直处于变化之中的“混合语言”。互联网的发展,尤其是社交网络的流行更加速了这门语言的变化,就像“snowflake”这样一个简单的单词也开始“涉足”更多的领域,甚至你根本无法看出“千禧一代”这个意思与“snowflake”有什么直接的联系。在不同地区、不同媒介中使用的英语正在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彼此交织,每年都会有大约7000个新单词出现。因此,当1989年3月《牛津英语词典》第二版出版时,有人抱怨说它根本不是什么“新版”词典,只是一个换了排版方式的、早就落伍的旧版词典。
而现在,当人们需要查询某个单词的意思或者使用方法,纸质版的词典或许已经不再是首选,更别提大部头的《牛津英语词典》了。打开电脑,登录谷歌或者维基百科之类的搜索引擎,一查便可知晓;有时你甚至只需要冲着苹果手机上的Siri或者智能音箱大喊一声,便能得到答案。纸质词典的销售濒临崩溃,实体书的出版商纷纷合并或走到了尽头。对于用户来说,如果完全可以通过操作智能手机来查找词义,那为什么还要拿起一本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