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生活频道 >> 文化 >> 读无用书  >> 正文

在线更新适应数字时代 90岁《牛津英语词典》“变”中求生

www.taihainet.com 来源: 新民晚报 翟桂叶 玖田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词典编纂者伯纳黛特·帕顿正在为《牛津英语词典》起草一个全新的单词条目“snowflake”。这个最早出现在1983年英文文本“每个人都是一片雪花,没有任何两个人一模一样”、意为“雪花”的单词一度用来被指代“千禧一代”,而在2016年它成了一个意指“具有玻璃心的90后年轻人”的热词。像“snowflake”这类帕顿和同事们需要为《牛津英语词典》更新或是新建的单词条目目前总共有大约3万个,并且每年以7000个的速度在增长。

■ 一九二八年出版的第一版《牛津英语词典》

  一年修正一个单词

  编纂坚持严谨态度

 

  尽管身处在一个“以快为美”的网络时代,但在牛津大学出版社办公室里《牛津英语词典》的编纂者们显得“格格不入”,甚至有人花费一整年的时间来修正“go”这个英文单词的释义。“每个人都觉得我们太慢了,但实际上,这样的处理速度已经是相当快的了。”帕顿说。

  “低效”的纸质《牛津英语词典》出版物该不该叫停?它应当如何适应数字时代并生存下去?

  对于使用者来说,词典是一份人们使用或曾经使用过的单词清单,可以说明这些单词曾经或者现在的意义。对于编纂者来说,没有比词典更复杂的了,谁使用了这些单词?何时何地?你是如何得知的?哪些词语被收录过,依据是什么?你又如何将这一含义区别于另一个含义?追根溯源,这个单词的词根是什么……

  为了要修正《牛津英语词典》中“go”这个单词的解释,帕顿和同事们不仅需要收集这个由两个字母组成的、最古老的英文动词之一的词义变化,甚至还要抓取最近十多年里人们在社交媒体上的口舌之争中使用“go”的痕迹。经过他们的考证,在数千年里“go”出现了多达537种不同的语义,而这耗费了他们12个月的时间。但对于《牛津英语词典》的编纂者来说,他们编纂这样一部词典的目的就是要赋予这些英文单词应有的庄严。

上一页 1 234下一页
相关新闻
数字赋能,活化古籍善本

据媒体报道,自2019年起,我国将在10年内累计投入3亿元专项资金,开展迄今为止布达拉宫最大规模的古籍文献保护与利用专项工作。其中,数字化保护为其中一项重要工作。   古籍,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蕴藏着千百年的经验智慧,传扬着古圣先贤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价值皈依。2008年至今,国务院陆续公布了五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这些年的“古文热”“经史...

网络牵线 修英语修来了跨越海峡两岸的爱情

台海网5月20日讯 (海峡导报驻台记者 林静娴)2008年的某一天,连通了北京与多伦多的网络,牵起一段跨越海峡两岸的情缘。“我大学时是英文专业,裕庆在加拿大生活多年,因为表姐介绍,我原本想着先和他交个朋友,看能不能提升英文能力。谁知,我们自始至终都是中文交流。”河北姑娘李...

智能秒批让审批像网购一样方便 “数字化”助力漳州政务提升效率

台海网5月9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林晓琪 实习生 洪婷婷 文/图)上网办老年人优待证,比网购还快;下载个漳州通APP,不仅可以随时随地查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还能申请办理住房公积金提取审批、商品房预售许可等各项业务……   5月8日,第二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在福州闭幕,漳州市参...

数字化保护让文化遗产“重生”

超10亿个数据点的留存,最大程度还原巴黎圣母院面貌——   数字化保护让文化遗产“重生”(网上中国)   本报记者 孙亚慧   陕西历史博物馆有一座由玻璃幕墙包围的透明展室,文物修复科的修复师在这里有条不紊地操作着各式仪器设备,对文物进行拍摄测量。   新华社记者 李一...

泉州:数字化技术+百米唐卡长卷 再现“海丝”胜景

新华网福州4月29日电(王雄)4月28日,泉州“海丝”唐卡百米长卷创作工程正式启动。该作品将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唐卡艺术的绘画形式,再现古代泉州“市井十洲人”的繁荣景象与社会风貌,并通过3D技术,让画中情景和人物“动”起来。   据介绍,“海丝”唐卡百米长卷创作脉络以泉州母亲河晋江为线,自西北九日山向东南泉州湾发展,并延伸至台湾及东南亚地区;以沿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