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生活频道 >> 文化 >> 读无用书  >> 正文

江淹研究再上新高度——《江文通集校注》出版

www.taihainet.com 来源: 上海古籍出版社 黄亚卓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丁福林教授长期从事古代文史的整理与研究,尤其在六朝文学和历史研究上具有较深的造诣,发表过多篇具有重要价值的辨正和研究文章,出版了多部有影响力的专著,如《宋书校议》(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年)、《鲍照年谱》(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年)、《南齐书校议》(中华书局2010 年)、《鲍照集校注》(中华书局2012 年)等。其于江淹的研究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所出版的《江淹年谱》详尽描述谱主江淹一生的出处、行迹,现又积数年考辨之功,成就《江文通集校注》一书,将江淹全部作品作以全面而深入的校勘笺释,显示出他深厚的学术研究功底以及对史料的谙熟和融会贯通能力,将江淹研究推上又一个新高度。

  江淹集的校注本以明胡之骥《江文通集汇注》为最早,此本乃胡氏以明梅鼎祚刊本为基础,校以明汪士贤刻本,并参考了《文选》、《初学记》等类书及有关史书。注则收集《文选》等书中江淹作品之注解,并为前人未曾注过的篇章加了注释,对一些典故等作注时往往能追本溯源,并引证史书等以为旁证,对一些作品的写作背景亦能加以介绍,开创之功,实不可没。但此注本校勘颇嫌疏略,注释亦欠精审,一些注释不符合正文原意,引书亦多有讹误。

  针对胡注本的不足,今人对江淹集有过两次整理,一为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中华书局出版李长路、赵威点校的《江文通集汇注》,其重点在“校”,以明胡之骥注本为底本,汇集多种传世版本进行校勘,为古代文学研究者提供了较为可信的文本。一为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的俞绍初、张亚新《江淹集校注》,其重点在“注”,打破了以前版本的限制,按写作年代先后顺序编订作品,解释字词、溯源典故、疏通文句。

  丁福林、杨胜朋教授此次整理力图推出一全新的校注本,对江淹文集作全面的文本校勘、文学考辨和资料汇集。

上一页 1 2下一页
相关新闻
江淹和仲永写给莫言的邀请函

|台海网作者 姜伯静 尊敬的莫言先生:   您好,我们是“江郎才尽”跨时代艺术研讨协会正主席江淹、副主席方仲永。鉴于您最近一年多的表现,非常符合本协会的基本宗旨,又有“推陈出新”之势,所以我们二人代表协会,向您正式发出加入本会的邀请函。   本来按我们那时代的书信格式,信开头儿应该这样写:“淹、永顿首。莫言先生足下,无恙,幸甚,幸甚!”但“无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