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生活频道 >> 文化 >> 读无用书  >> 正文

《基因传》再度大火 医学科普书不是“好读”的绝缘体

www.taihainet.com 来源: 文汇报 王筱丽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癌症传》之后,《基因传》再度大火,作者悉达多·穆克吉让人相信——

  医学科普书不是“好读”的绝缘体

  □王筱丽

  “基因编辑可能是我们目前最应该加以关注的问题,如果有机会的话,一定要阅读悉达多·穆克吉的《基因传:众生之源》。”比尔·盖茨在2018年年度总结中再次提到了这本出现在其2016年书单中的书籍,而作者悉达多·穆克吉则在个人社交网站上进行了回复:“基因编辑是一门前景与危险并存的技术,2019年是时候认真探讨这个话题了。”

 

  曾获《纽约时报》畅销榜第一名的《基因传:众生之源》中译本发行后也获得了如潮的好评,被多家国内媒体和书榜评选为“2018十大好书”。从历史、从人文、从人性,作者将“众生之源”基因的故事娓娓到来,把一本知识性的科普书籍变得如小说般引人入胜。

  医生、肿瘤专家、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教授,2010年《众病之王:癌症传》面世后,悉达多·穆克吉又多了一个头衔——知名科普作家。这本由他在业余时间完成的《癌症传》不仅在次年获得普利策非虚构类文学奖,也被《时代》杂志列入“百大非虚构书籍”,而与《癌症传》一脉相承的《基因传》也将前书的成功延续了下去。

  “普通人可以读懂的科普书”“让人对医学产生了兴趣”“读起来豪不枯燥,像是看侦探小说一样抽丝剥茧地寻找答案”……在读者的评论中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好读”这一关键词。癌症、基因都是日常生活中大多数人一知半解的领域,悉达多·穆克吉别出心裁地选择了“传记”这一文学形式,而在传记中,不可缺少的便是故事:奥地利生物学家孟德尔种植豌豆开启了现代遗传学的大门;DNA双螺旋发现过程犹如大片般激动人心;20世纪40年代纳粹德国歪曲利用基因理论的残忍行径……一段段在“基因历史”中举足轻重的大事件自然衔接在一起,在读者脑中绘成了一幅斑斓的“基因地图”。

  对于悉达多·穆克吉来说,基因并非是单纯的科学概念,也是一个极度私人的话题。在他的家族中,叔叔和堂兄弟都饱受精神疾病的困扰,父辈的基因让他不得不担心自己的健康状况,甚至在婚前还提醒妻子他有患病的风险。而恰恰也正是作者这份“私人”的态度造就了《基因传》的成功。在书中,基因不再仅仅是科学或医学问题,而更是个人、家庭乃至社会的组成部分,当读者幡然醒悟看似艰深的基因其实与每个个体息息相关时,其中的故事更能发人深省。

  1865年,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21世纪初,六国科学家共同完成的人类基因组图谱对外公开:人类基因组有30亿个碱基对,但只有20687个基因,数量上仅仅比蠕虫多了1796个,比水稻还少了25000个。“重要的不是我们有什么,而是如何去利用它们。”正如悉达多·穆克吉写的那样,基因之于人类的意义始终是他最关心的问题。

  如果说《癌症传》是一部人类对抗癌症、预防癌症的斗争史,《基因传》则更具未来性。“读懂和书写我们自身是人类的责任也是必须要学会的技能,这是对一个物种的终极考验。”悉达多·穆克吉这样表示。

  “我试图进入这种‘永生的疾病’的头脑深处,去理解其人格、祛除其行为的神秘色彩。但是,我的终极目的,是提出一个超越‘传记’本身的问题:在未来,癌症有可能终结吗?是否可能从我们的体内和社会中,彻底根除这种疾病?”在成名作《癌症传》的序言中,悉达多·穆克吉就挑明了他的创作态度:书写这些“传记”,是为了更好地了解自己。

相关新闻
海峡两岸“预防医学治未病”分享会举行

台海网1月23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林少蓉)中医提倡治未病,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养生意识近年来也逐渐增强。如何让自己活得更长更有质量?在各种疗法中如何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式?到底是中医好还是西医好?  这些长期困扰大众的问题,海峡两岸医学交流协会会长林群哲一一作了解答。昨日下午,厦门互生健康医疗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举办“海峡两岸预防医学治未病抗衰...

首度提出内丹医学概念的学术著作——《内丹医学思想研究》

《内丹医学思想研究》首次提出了内丹医学概念,并在翔实史料文献稽考基础上,对传统中医学术思想汲取内丹医学思想作了系统的挖掘和梳理,建构和诠释内丹医学理论框架。通过搜集整理、辨析历代中医文献和《道藏》内外相关文献,运用多学科研究方法和手段,阐释道教内丹学中所蕴含的...

“EB流感”盛行?假的!医学上不存在“EB流感”

台海网1月8日讯 据泉州晚报报道,入冬以来,随着气温降低,感冒的市民越来越多。这两天,一则有关“EB流感”的信息更是在社交媒体上不断被转发。昨日,泉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辟谣,医学上不存在“EB流感”,流感和EB根本是两码事。冬春本是上呼吸道疾病高发季节,市民对此不必过于恐慌。 泉州疾控中心相关工作人员解释称,根据流感病毒的分型和命名规则,并没有“EB...

全国专家将聚首厦门 研讨医学人文建设

台海网1月1日讯 据厦门日报报道 全国及省市名老中医、学术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及继承人、相关医疗机构负责人、相关专家学者、医务工作者将齐聚一堂,共同研讨医学人文、传承发展以及民族健康等内容,深入阐述中华传统文化的璀璨。2019年1月13日,“2019年医学与人文南普陀中医论坛”将在厦门召开。   论坛将以“做有人情味的医者”为主题开展学术交流,并由专家发表...

2018年福建医学科技奖获奖名单公布啦

台海网11月29日讯 据新福建报道,福建省医学会日前下发表彰决定,公布了2018年福建医学科技奖名单,“遗传易感性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影响研究”等34个项目入围。 表彰决定指出,奖金方面,一等奖20000元,二等奖8000元,三等奖4000元。 表彰决定还建议,为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有条件的获奖单位可按成果主要完成人所获奖金的1-3倍给予配套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