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史钧 ◎重庆出版社 ◎2018年10月出版 |
如果我从未有过如此可怕、最终又极具启发性的经历,我也许永远也不会意识到爱在人生中的核心地位
我们的身体是进化的杰作,是自然选择数百万年试错的结果,比任何理想化的设计都更理想。
关于人类的进化,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内都是巨大的谜团。从达尔文开始认真思考人类的起源,到如今已有150多年。已有的科学体系表明,人类的进化至少延续了数百万年之久,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不可能用如此漫长的时间认真讨论每一个细节,否则故事刚刚开始听众就已满头白发。最简单的方法是探寻人体进化的因果逻辑,快速扫描我们走过的历程。为此,我们必须从最基本的人体形态特征谈起,那就是直立行走。我们的祖先从远古走到如今,并指引我们不断走向未来。人类之所以在地球上呼风唤雨,主要依靠的是完美的身体结构,借此才得以从蒙昧的野兽进化成为讲究礼仪的社会性动物,只是我们每天都在直立行走,对此司空见惯,因而没有把直立行走的好处放在心上。事实上,直立行走是自然选择最伟大的壮举。
可很多人对自己的身体没有自信——没有猎豹跑得快,没有袋鼠跳得远,没有山猫灵巧,没有老虎凶猛,甚至连狗都不如——嗅觉比不过人家,吃屎的态度也不如人家坚决果断,只因为消化功能太弱而味觉系统又太挑剔。其实,诸多自卑都源于对自身的无知。简单的事实是,如果有人坚持用四肢爬行,不出几天,就会对直立行走的意义刻骨铭心。至少没有了尾巴的保护,肛门和生殖器官将很快成为敌人攻击的重点目标。
尽管很多人对自己的身体感到不满,但其实那已经是绝佳的造型了。我们的身体是进化的杰作,是自然选择数百万年试错的结果,比任何理想化的设计都更理想。
既然人类是从其他动物进化而来的,从四足行走到直立行走之间必然有一个变化的过程。现在就让我们跨越时光的河流,向邈远的过去探寻这个伟大进程的起点,但我们很快就会发现这个起点并不容易找到。
每个人都可以亲自证明推定人类何时直立有多困难。你可以采访自己的父母,请他们明确说出你在哪一天从爬行状态改为直立行走,尽管你的父母非常爱你,但估计很难说清楚那个值得纪念的时刻到底是几月几日星期几,更不用说准确到上午8点或者下午3点了。直立是一个缓慢渐变的过程,你的父母每天让你壮实一点点,你从满地乱爬到扶手站立再到迈开双腿,这些过程不会在一天之内完成。不过要是你改变提问方式,问自己在哪一年直立行走,他们基本可以告诉你准确答案。
这是个简单的逻辑,对过去事物的推断,时间范围越大,确定性就越强。
同样的道理,我们不应指望人类学家告诉我们明确的人类直立时间表,我们所能期望知道的是,人类大致在哪一个百万年开始直立。
直立行走可以从化石中找到坚实的证据。我们与四足行走动物在骨架结构上明显不同,外行都能看出其中的区别。直立行走的第一个重要特征是足弓。足弓对直立行走来说非常重要,除了提供必要的弹性,走路更省力气,还能保护大脑免受步行的巨大冲击,否则跑着跑着就跑成了脑震荡,无论如何也算不上是适应性状。足弓还证明早期人类放弃了攀爬树木的习惯,如果试着用脚握住一根木头,你就可以看出自己和猴子的区别——具备其他灵长类动物都没有的足弓,那是现代人类独有的典型特征。如果某具古老化石的脚骨存有足弓,大致可以证明他生前曾经直立行走过。
直立行走的第二个重要特征是骨盆。骨盆就是一个骨质的盆,里面可以放很多东西,包括胎儿。但它又不是一个普通的盆,它还可以起到骨架枢纽的作用,上面承接着脊椎,下面连接着大腿。可以想象,因为直立行走,人类的骨盆必须更加强壮,才足以支撑起上半身的重量。因此,考古专家可以通过骨盆化石,断定化石的身份是人类还是猩猩、男人还是女人、成年人还是婴童。
直立行走的第三个重要特征是膝盖骨。这块骨头并非人类所独有,四足行走的陆生哺乳动物都有,它们都能弯腿。人类的膝盖骨不只保证双腿能够弯曲自如,还必须承担弹跳奔跑时的大力冲击,因此膝盖骨更大更硬更结实,下跪时也更加麻利洒脱。只要看到如此与众不同的膝盖骨化石,基本可以断定它属于可直立行走的人类。(连载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