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生活频道 >> 文化 >> 读无用书  >> 正文

《日用之道》新书首发:找寻中国人的日用之道

www.taihainet.com 来源: 人民网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人民网北京9月25日电 近年来,北欧、日韩的生活方式逐渐受到年轻人的追捧。然而,我们仍会怀念小时候用的蓝边粗瓷碗,无论从重量,到尺度、质感,都让人感觉更加舒服称手。人们在接受外来文化的同时,也在思考着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日子和生活方式。近日,著名设计师高一强的新书《日用之道》在北京首发,他和“中国工业设计之父”柳冠中、主持人曹涤非一起,分享了他们眼中中国人日用器物背后的美学。

百姓日用即为道:器物是美与生活的集合

高一强认为,了解一个文化要从其最根本的物质方面开始,即器物。除了历史典籍,历尽沧桑流传下来的器物,应该是我们历史与文化最好的记录者。器物默默记录下生活事件的发生经过,很多时候,即使我们都很难准确地以日期记住所发生的事情了,但是看到器物,就能立刻唤起曾经的思绪和情感。

高一强近些年一直在关注和研究中国人的日常器物,他的《日用之道》的书名来自明代思想家王艮“百姓日用即为道”。小到饭碗、毛巾、水杯,大到桌子、家具,他着眼于中国人日常生活中的、看似平凡朴素的日用器物,从至真至简的衣食住行中,把几代中国人的记忆和经验娓娓道来。

“器以载道,物以传情。”日用之道的研究,是对中国传统美学和生活方式的一种继承和发扬,以东方思想的精髓、以优雅纯粹的东方式感性,模糊设计的界限,设计出适合中国人使用的日常物品,找到适合当下生活的设计方向。

审视中国人器物之美、思考中国人生活哲学

这几年,有不少反映他国器物与生活方式的书。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也有着属于我们自己的日子和生活方式。传统的竹伞、包袱、暖炉,现代的钢笔、饭盒、自行车,这些器物伴随着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记忆和日常,它们构成了中国最为真实、最为生活化的模样。

高一强认为“别人的梦境无论被描绘得多么美好,永远是别人的。也许我们应该从效仿拿刀叉的优雅姿势中走出来,寻根溯源,来思考属于自己的日子了,那应该是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文化和生活方式。”这也是他写作此书的初衷。

好的设计,融合欲望,触动灵魂

在《日用之道》一书中,设计师高一强不仅探讨器物与情感、器物与文化的关系,更从设计师的专业角度,从工业材料到设计美学,从消费心理到认知心理学,探索设计理念与方向,探讨什么样的设计才是好的设计,才是适合中国人使用的、针对中国人日常生活的“道”。

高一强说:“好的设计在人心中像石子一样激起涟漪。人们在设计中听到自己内心深处的回声,它是温暖的记忆,也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器完不饰,质真素朴”,呈现在结构和功能上的实用之美,是对中国日用美学最好的诠释。(徐睿翔)

相关新闻
改革开放40年,中国人实现轻松“买卖”全球

河北省阜城县生产的工艺玻璃制品,产品远销德国、法国等16个国家和地区。 新华社记者 李晓果摄 改革开放40年,如果要用国人的切身感受来度量,恐怕没有比买卖更直接的了。 改革开放初期,凭票供应尚未完全退出历史舞台,自由买卖才刚开始为人们所熟悉,买进口货更是让普通人遥不可...

瑞典电视台如此辱华,是可忍孰不可忍!

当地时间21日,瑞典电视台《瑞典新闻》栏目中播出了一段时长1分33秒的辱华视频。 △ 视频截图   其内容是给前来瑞典的中国游客的信息提示,视频用中文配音上传至我国某社交平台播出。视频中,主持人发表恶毒侮辱攻击中国和中国人的言论。 △ 视频截图   主持人罗恩达尔对中国游...

中国经济崛起的背后:是汗水不是骗术

一位美国朋友问我:“中国为什么会成功?今年夏天我去浙江度假,这里是中国最具活力的地方。我问导游,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家乡人,会是哪个词。他说‘奋斗’。”没错,这个词大概勾画了我们这个民族的特质。   近四十年来中国劳动生产率每年以9%的速度增长。中国的劳动力队伍坚实可靠,女性参加工作的比例很高。今年,中国首次跻身全球最具创新力经济体20强。美国跨...

蔡英文18年前自称中国人 台学者:再说一次很难吗?

蔡英文。(图片来源:台湾“中时电子报”)     据台湾“中时电子报”报道,2011年3月11日,蔡英文首次代表民进党参选台湾地区领导人,开始拒绝承认“九二共识”,与其在国民党执政下担任台湾陆委会咨询委员时立场发生天壤之别变化。台湾世新大学副校长游梓翔在Facebook指出,...

徐若瑄:我是台湾人也是中国人 中华文化一定能够走上国际

【环球网综合报道】台湾艺人徐若瑄近日接受港媒访问时表示,自己在台湾土生土长,是台湾人,也是中国人。她说,作为中国人,自己对同胞遇到困难和灾难都感同身受。   据中评社9月11日报道,徐若瑄近日作为颁奖嘉宾赴北京出席“中国演出行业协会30周年庆典暨中国演艺品牌评选颁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