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近日有福建厦门网友通过人民网领导留言板反映,近一年多来,厦门思明区前埔图书馆长期有“流浪汉”出现,卫生情况堪忧。该网友介绍,自己向图书馆工作人员反映过,对方表示这种情况他们也知道,但没法处理。
厦门市思明区文旅局调查后发现,网友提到的“流浪汉”也是一名读者,经常在固定时间来到前埔分馆,有轻度智力障碍,形象稍显邋遢,但没有影响其他读者阅读的行为。厦门市思明区委书记回复称:“每一位公民都有进图书馆阅读的权利,我们不能拒绝他入馆。”这样的表态令人提气,展现了城市管理者的理性和胸怀。
杭州市图书馆也曾发表过类似的回应。面对网友提出的图书馆应拒绝流浪人员进入的要求,时任杭州市图书馆馆长表示:“我无权拒绝他们入内读书,但您有权利选择离开。”当时,杭州图书馆已有10年不拒绝乞讨人员和拾荒者免费入内,图书馆对这些特殊读者的唯一要求,就是把手洗干净再阅读。
和当年杭州市图书馆馆长的态度一样,今天厦门市有关领导的表态,不仅是图书馆对特殊读者的真切关照,更是城市发展、社会进步的生动体现。因为接纳、包容这些读者,真诚地给予他们尊严和帮助正是城市文明的题中之义。
公共图书馆既是一个阅读场所,也是一个公共服务场所,承担着推动、引导、服务全民阅读的使命。近年来,在这里发生了不少温暖的故事。比如,2020年6月,农民工吴桂春在东莞图书馆的留言簿上写下“最好的地方就是图书馆了”“余生永不忘你”的感言,尽显普通人对阅读的热爱、对文化的依恋,感动了无数网友。对于不少人而言,图书馆是寻求精神慰藉和实现人生理想的场所。
事实表明,不管是谁,当他们走进图书馆的那一刻,他们就只有一个身份,那就是读者。作为读者,亲近图书、浸润书香,在阅读中不断充实自我、丰盈精神世界就是唯一需要做的。正因如此,不仅图书馆要对读者多一点关爱、多一些尊重,读者之间也要做到关爱彼此、尊重彼此,这样无论谁进入图书馆,都能多一分自信、多一分动力,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奔向美好未来。
回到厦门网友反映“图书馆现流浪汉卫生情况堪忧”一事上来,这名网友的诉求可以理解,但并不意味着就此可以剥夺流浪人员沐浴书香的权利。事实上,对待流浪人员的态度,考验着一个人的气度和修养。孔子的学生子贡曾问:“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孔子回答:“其恕乎!”这里的“恕”就是包容的意思。从某种意义上讲,包容别人,就是包容我们自己。图书馆虽好,却不为任何人独享,我们应该悦纳进入图书馆的每位读者。
愿各个公共图书馆都能以更完善的制度设计善待每一位读者,最大程度地做到来者不拒,待之如宾,持续为城市文明注入温度,为友好型城市建设赋能添力,让公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值得一提的是,近一年时间,前埔图书馆不仅做到了接纳流浪人员入馆阅读,同时也对流浪人员给予持续关注和善意提醒,并为其提供必要的帮助,在温暖流浪人员的同时,又能兼顾阅读环境的优化,可谓一举多得。这样的管理服务思路和方式方法,值得更多公共服务机构学习、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