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海峡舆情 >> 省外舆情  >> 正文

逾两千家A股公司董监高离职 多家公司高层集体“出走”

www.taihainet.com 来源: 经济参考报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正值半年报披露季,上市公司董监高离职的公告频频发布,甚至还出现了高管人员集体离职或“扎堆”离职的现象。从上市公司高管离职的时间点来看,不少公司均是在业绩披露或者公司出现较大变故之后出现董监高离职情况。

  分析人士认为,上市公司董监高对于公司的业绩基本面、公司的经营和未来发展都有重大影响,投资者对此类信息需要提高警惕。

  董监高离职人数超万名

  7月正值半年报披露季,不少公司却传来董监高辞职的消息。

  7月22日,银泰黄金披露了关于部分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辞职的公告。公告显示,7月21日,公司董事会收到多份书面辞职报告,辞职原因均为“个人原因”。其中,杨海飞申请辞去公司第八届董事会董事、董事长、董事会提名委员会委员、战略委员会委员职务,王萱申请辞去公司副总经理、财务总监职务,两人辞职后将不再担任公司任何职务;欧新功申请辞去公司第八届董事会董事、董事会战略委员会委员职务,辞职后仍将担任公司总经理职务;刘黎明申请辞去公司第八届董事会董事职务,辞职后仍将担任公司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职务。

  不只是银泰黄金,7月22日当天,还有海南矿业、西藏城投、中材国际等20多家公司,均不约而同地披露了公司董监高人员离职的相关公告。而在7月21日,还有韦尔股份、宁波远洋、中基健康等10多家公司发布了公司董监高人员离职的消息。

  同花顺数据显示,截至记者发稿,今年以来,已有超过2000家公司出现董监高人员离职。具体来看,今年董监高人员离职人数合计达10274名,其中董事为4380名,监事2003名,高管3891名。

  多家公司高层人员“扎堆”离职

  从上市公司离职人数来看,有186家公司今年董监高等高层人员离职人数超过10人(含)。其中,ST易购今年以来离职的董监高等高层人员达20名,位居首位,其次是许继电气、隆平高科和华安证券,今年离职高层数量均为19名。

  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多家上市公司出现了高层人员离职“扎堆”的情况,有公司是同日出现多名高管集体离职,例如上文提到的银泰黄金,还有公司是短时间内多名高管相继离职。

  近日陷入“内斗”风波的中炬高新就是典型案例。6月以来,有多名公司高管提出辞职。其中,6月7日,公司披露称,张卫华、朱洪滨辞去公司副总经理职务,后续将不在公司担任任何职务;7月19日,公司公告称,公司总经理李翠旭提出辞职;7月20日,公司董事会秘书及副总经理邹卫东辞职;7月22日,公司公告称,经公司董事会表决,免去李建公司副总经理职务。

  还有科源制药,该公司于今年4月4日登陆创业板,但公司上市不到一个月就有三名公司高管离职。其中,4月10日,科源制药披露称,公司副总经理冯利辞职,辞职后将不再担任公司任何职务;随后的4月26日,公司公告称,董事王晓良因个人原因提出离职;5月16日,公司公告称,公司总经理孙雪莲辞职,辞职后将不再担任公司任何职务。

  还有公司因此收到交易所关注函。3月16日,巴安水务披露称,近期,公司第五届董事会7名董事中的6名董事先后辞职,第五届监事会中3名监事均辞职,合计达9名。3月20日,深交所下发关注函,要求巴安水务补充说明上述董事、监事集中辞职的原因及合理性,是否存在应披露未披露的事项。

  专家提醒投资者提高警惕

  从离职原因来看,据记者梳理上市公司公告发现,多家公司普遍表示,高管离职的原因是“个人原因”。此外,还有“工作调整原因”“工作安排原因”“个人工作原因”或“身体原因”等。但从上市公司高管离职的时间点来看,记者发现,不少公司均是在业绩披露或者公司出现较大变故之后相关高管离职。

  例如,上文提到的中炬高新,7月15日,公司发布半年度业绩预告,预计公司今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3.92亿元至-14.92亿元,同比下降544.73%至576.68%。公司披露称,于6月19日收到关于中山火炬工业联合有限公司土地合同纠纷案件的一审判决书,未决诉讼拟计提预计负债共计19.39亿元,预计将减少公司本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7.47亿元。随后的一周内,公司陆续有三名高管辞职或被免职。

  中泰证券研报分析,从财务数据看,董监高“大换血”主要有三方面原因,即上市公司现金流不佳、财务杠杆的上升、业绩回落的压力等。对于公司股价影响,一是“背锅”现象,在上市公司面临业绩回落,经营活动面临重大风险时,更换管理人员,成为公司寻找“替罪羊”的方式。这种情境下,即使更换人员也不一定会带来公司绩效的好转,股价可能也不会出现大幅回升,甚至可能面临进一步探底。二是正面激励现象。但总体来说对股价提振作用有限,更多时候是二者关系呈现负相关的态势。

  业内专家提醒称,对于上市公司高层人员离职,需要认真分析,慎重对待。

  专家表示,对于上市公司高管的离职,投资者需要特别关注,当成一个风险点去深入分析和评估。上市公司的董监高人员对于公司的业绩基本面、公司的经营和未来发展都有重大影响,需要及时对投资者进行披露,尤其是一些重要岗位的高管,可能会对公司基本面及股价走向产生一定影响。对于投资者而言,需要认真分析公司的基本面,尤其要关注上市公司高管集中离职的现象,投资时需要特别谨慎。(来源: 经济参考报

相关新闻
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国企“A拆A”持续升温

A股公司分拆上市持续升温。同花顺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已有十多家公司筹划“A拆A”。自分拆上市新规出台以来,市场上筹划“A拆A”的上市公司已近百家,其中央企及地方国企分拆所属子公司独立上市步伐显著加快。业内人士指出,分拆上市有利于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在重点领域重塑央国企上市公司价值。   十多家公司筹划“A拆A”   近段时间,A股市场分拆上市不断涌入...

A股公司新陈代谢速率加快 市场生态优化

今年上半年44家公司锁定退市,16家已完成退市,其中6月份有9家公司完成退市。退市紫晶、退市泽达将于7月7日被上交所终止上市暨摘牌。   市场人士认为,A股新陈代谢速率不断加快。重大违法类、财务类、规范类退市等情形逐渐增多,主动退等渠道不断畅通,市场生态持续优化。   退市类型多元化   今年以来,A股“退市潮”延续,退市类型包括财务类、规范类、交易类...

A股公司参与套保公告数量创新高 呈现四大特征

实体企业对衍生品工具愈发认可。Wind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A股公司参与期货套期保值公告数量超过1300份,创出历史新高,较去年同期的900多份大幅增长逾四成。   《证券日报》记者梳理发现,当前A股公司参与套保呈现四大特征:一是明确参与套保品种,并将期权等工具灵活运用;二是明确不以套利或投机为主;三是参与商品期货的套保比重越来越高;四是与自身实际生产...

6月份以来4家A股公司主动终止GDR发行

自5月16日证监会发布《监管规则适用指引——境外发行上市类第6号:境内上市公司境外发行全球存托凭证指引》(以下简称“GDR新规”)以来,A股上市公司发行GDR有序落地,进一步规范发展。   据同花顺iFinD数据统计,截至6月26日,已有56家正在筹划或已发行GDR。从进度来看,已有19家A股上市公司在英国或瑞士成功发行GDR,有6家已获证监会核准,还有31家正在筹划推进G...

四十三家公司预告半年报业绩 高端制造领域表现抢眼

随着2023年几近过半,A股公司半年报业绩预告也渐次披露。   6月18日晚间,容大感光发布2023年半年度业绩预告,公司预计2023年上半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096.18万元至4716.82万元,同比增长98.00%至128.00%;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3917.92万元至4457.08万元,同比增长118.00%至148.00%。   同日,永泰能源也披露了2023年半年度业绩预增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