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海峡舆情 >> 省外舆情  >> 正文

“老年病”为何找上年轻人?

www.taihainet.com 来源: 工人日报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阅读提示

  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等“老年病”年轻化趋势明显。专业人士表示,年轻人患上“老年病”一般与个人不良生活习惯有关,避免过早得上这些病,年轻人应该增强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生活习惯,面对工作和生活压力,找到正确的排遣方式,及时干预不良情绪。

  “糖尿病人吃什么能促进伤口愈合?”“血糖高的人吃什么能增加营养提高免疫力?”近日在某社交平台,一个近2000人的“糖尿病高血压交流群”里,一位刚查出糖尿病的年轻患者进群后便迫切地询问。记者注意到,该患者交流群里的成员,既有50岁以上的中老年患者,同时也不乏“90后”甚至“00后”年轻患者。

  为何年纪轻轻就得了糖尿病?通过咨询医生,记者了解到,近些年,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等在年轻人中愈发普遍,原本患者多为中老年群体的疾病逐渐呈年轻化趋势。

  年轻人如何预防“老年病”?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老年内科副主任医师刘慧琳在接受《工人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年轻人避免患上“老年病”,关键是要有正确的健康观念,把高风险因素控制住,定期体检、源头把控,让这些疾病的诱因远离自身。

  被糖尿病缠身的“00后”

  江西的黄亮是一位“00后”糖尿病患者。他告诉记者,查出患有糖尿病时他只有14岁,当时还在上初中。

  黄亮至今记得,2020年6月的一天,正在教室上课的他突然感到一阵不舒服,本以为缓缓就好了,但一整天都没缓过来,坚持到放学回家后,更是呕吐不止。家人紧急带他到医院检查,才发现血糖值高达30毫摩尔/升,医生诊断为糖尿病。

  广东的李先生也是一位年轻的糖尿病患者。27岁的他之前一直觉得自己身体很健康,平时喜欢喝含糖饮料、吃辣条,几乎不吃早餐,还经常熬夜打游戏。直到今年上半年,被诊断为糖尿病后,李先生才意识到要开始为以前的放纵“买单”了。

  “当时医生说我得这个病跟个人生活习惯有很大关系。”李先生告诉记者,患病给其生活造成很大影响,以后可能一直要与打胰岛素、测血糖为伴,饮食也要格外注意。

  黄亮向记者展示了他两年前的出院记录,出院诊断明确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出院医嘱要求坚持胰岛素治疗,动态监测血糖。

  “我现在每天要注射四针胰岛素,并且要每天监测血糖。”黄亮无奈地告诉记者,今年秋季,他从初中升入高中后,本应在学校住宿,但因为每天要注射胰岛素只能申请走读。“学校和家之间,我每天要跑3个来回。”

  年轻人患“老年病”与不良生活习惯有关

  除了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等也日益“盯上”年轻人。刘慧琳表示,“通俗来讲,‘老年病’一般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骨质疏松、阿尔茨海默病、脑动脉硬化等人体自然衰老造成的疾病;另一种则是老年人、中青年人都会得的病,例如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

  “年轻人患上‘老年病’一般与个人不良生活习惯有很大关系。”刘慧琳说,在其接诊中,曾有年轻患者由于长期生活不规律、饮食不健康,到医院就诊时被诊断为脑梗。由于该患者出院后没有遵医嘱用药,半年后又出现不稳定心绞痛,年纪轻轻已经装了4个支架。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除了家族遗传的因素外,多名患有糖尿病的年轻人身体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工作压力大,久坐不动;三餐不规律,营养不均衡,暴饮暴食;长期吸烟酗酒,运动偏少等不良生活习惯普遍存在。

  不久前,“小伙每天4杯奶茶被查出多种老年病”的话题引发关注。据报道,这位广西柳州24岁的小伙每天习惯喝至少4杯奶茶,出现腹痛、恶心等症状后,被诊断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急性肾损伤、急性胰腺炎等多种疾病。

  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2019年联合发布的《中国中青年心脑血管健康白皮书》显示,我国心脑血管疾病年轻化趋势明显,20~29岁的人患病及高风险人群占比已经达到15.3%,且患病及高风险的中青年治疗状况并不理想,64.4%的人并未接受过医学治疗。

  超20岁至少每5年测1次空腹血脂

  “20岁的身体60岁的毛病”“肩不能扛,手不能提”“隔三差五喘不上气,感觉自己命悬一线”……调侃背后是越来越多年轻人对自身健康状况的担忧。

  “对年轻人来讲,首先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康饮食、规律睡眠、适当运动。同时,面对工作和生活压力,要有正确的排遣方式,针对不良情绪要及时干预。”刘慧琳说。

  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中国脑卒中防治指导规范(2021年版)》(以下简称《规范》)建议,35岁以上者每年至少测1次血压;无糖尿病危险因素者,40岁以后应进行糖尿病筛查,首次血糖筛查结果正常者,建议每3年至少筛查1次;20岁以上的成年人至少每5年测1次空腹血脂;建议40岁以上人群应进行脑卒中危险因素筛查。

  《规范》还明确,健康成年人每周可做3~4次有氧运动;久坐人群每静坐1小时需站起来活动几分钟;饮食种类应多样化,使能量和营养的摄入趋于合理,采用包括全谷、杂豆、薯类、水果、蔬菜和奶制品以及总脂肪和饱和脂肪含量较低的均衡食谱。

  刘慧琳认为,年轻人健康意识亟待增强,需要提高他们对于疾病的知晓率和检查率。此外,还应加大健康科普的力度,让年轻人对“老年病”预防有正确的认知。对于10多岁的青少年而言,家长应担负起健康教育的责任,督促、引导孩子健康饮食,避免因我行我素引发健康问题。

  (为保护未成年人,文中黄亮为化名)

相关新闻
福建首部基层糖尿病中医防治管理指南在闽发布

近日,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中医药学会、福建省中医药管理局、厦门市卫生健康委等共同举办的《国家糖尿病基层中医防治管理指南》发布会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举行。 据悉,该指南是我国首部基层糖尿病中医防治管理指南,注重发挥中医治未病的优势,加入中医评估特色,提倡非药物疗法,重视解决常见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指南针对我国基层医疗机构,以中医药为主体...

被年轻人抛弃了?呷哺呷哺上半年关37家店、客单价上升也难“止血”

创始人贺光启重新坐镇后,也没有挽回昔日“连锁火锅第一股”的荣光。   2022年8月29日晚间,呷哺呷哺(0520.HK)披露了半年报。财报显示,2022年上半年,收入为21.56亿元,较去年同期的30.47亿元减少29.22%;亏损由2021年上半年的4690万元增加至2022年同期的2.78亿元,同比扩大459.95%。   其中,呷哺呷哺餐厅的销售额由2021年上半年18.67亿元减少43.1%至2022年同...

年轻人流落他乡打工沦“猪仔” 中国国民党民代吁民进党当局解决低薪问题

中国台湾网8月18日讯 据台湾“中时新闻网”报道,岛内年轻人遭拐骗到柬埔寨从事诈骗犯罪,甚至沦为“猪仔”被转卖事件频传,中国国民党“立院”党团今(18)召开记者会,直指岛内低薪问题持续恶化,导致年轻人在工作不易、低薪停滞之下,经不住高薪的广告诱惑,跌入诈骗陷阱。国民党团表示,2017年底蔡英文称要解决低薪问题,许年轻人一个希望和未来的承诺何时才能实...

控不好血糖 一名糖尿病患者出现并发症丢了一个肾

糖尿病患者要控制好血糖,不然会引起许多并发症。福州的阿霞(化名)没想到,近日她因没控制好血糖而失去一个肾脏。 阿霞40岁出头。半个多月前,她像往常一样忙家务,突然一阵腹痛袭来,让她直冒冷汗。以为是肠胃炎发作,她赶紧服下肠胃药。但随后的一天里,她的腹部仍然隐隐作痛,而且她还发烧,出现尿急、尿频、尿痛等症状。 次日一早,因不适症状加重,阿霞在丈夫...

飞盘运动已成为厦门年轻人的交友新方式 它究竟有什么魅力?

飞盘训练。记者 唐光峰 摄   7月7日,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指导中心发布通知,拟于2022年下半年举办首届中国飞盘联赛。记者通过走访了解到,飞盘因其“低门槛、强社交、弱对抗”的特点备受瞩目,已成为厦门年轻人喜欢的运动,更是成为一种社交方式。   那么,小小飞盘,究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