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青年男女牵线搭桥,本是好事,但近年来,有部分婚介机构“新套路”频出,骗取年轻人的信任,存在诱导消费、合同埋雷、虚假宣传等问题,不少消费者支付了高额婚介费,最后却打了水漂。调查发现,厦门的婚介机构也存在类似行为。 (12月10日《海峡导报》)
“画饼式”吸引、“轰炸式”推销、“洗脑式”签约、“凑数式”服务,诸多战术轮番上阵且环环相扣,主打一个坑你没商量。相较于传统的、已被曝光多次而被市民熟知的“婚托”“酒托”,当下某些无良婚介机构的招数无疑更具有迷惑性,也更容易掏空单身男女的腰包,且让人哑巴吃黄连。
单身男女期望婚介机构能受人之托忠人之事,但没想到“你渴望爱情,他却盯着你的钱包”。面对婚介“引流”背后的种种乱象,那些花了大价钱却只收获了个郁闷的单身男女,不仅对婚介强烈不满,说不定还会对相亲择偶产生一定的抵触心理。“红娘”变成了“厨娘”,动辄就挥刀宰客,这显然不只是有相亲需求的单身男女和婚介机构之间的事儿。我们需要做的,也不单单是口诛笔伐,进行口头上的声援。有乱就需要治。不仅要鼓励上当受骗者勇敢地站出来进行揭露批判,监管部门更要负起监管职责。
对于那些搞歪门邪道的婚介机构,要完善提醒、警告、取缔机制,明确一下“红黑榜”,帮助市民擦亮眼睛。虽然很多乱象并非仅仅出现在厦门,但并不妨碍厦门率先出手,展现鹭岛的管理智慧。
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更希望有爱的厦门会成为更多有情人的定情之地,让更多的爱情故事,持续温暖这座美丽的城市。也正因如此,我们才更需要一起努力,凝聚合力,开动脑筋创造新的“厦门经验”除污去垢,促进更多心心相印的牵手,呵护最纯粹的“厦门爱情”,这是对爱情的承诺,亦是对城市的未来负责。(文/温国鹏 来源/海峡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