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剑影
近日,泰山上一只“机器狗”火遍全网。它身驮重物在陡峭山路上“健步如飞”,从山脚到山顶仅用了2小时。外交部副部长华春莹在社交平台上发文为泰山“机器狗”点赞:“机器狗在雄伟的泰山上充当搬运工,科技造福人类。”
“机器狗”以及一系列具有超强“工作能力”的具象智能单体的出现,在引人赞叹的同时也引发了思考:面对人工智能对就业的冲击,应该如何应对?事实上,科技进步带来的生产方式的改变与跃升,最终会让人们的生活更便利。历史与现实早已反复证明了这一点,技术的进步会让一些工作岗位被替代,但必然伴随着新的就业机会产生。黑灯工厂里,不再需要流水线上的工人,却产生了机器人维修、调试、软件管理等新岗位需求。
曾几何时,挑山工是泰山上一道特殊的风景线。但事实上,由于挑山工作过于辛苦,近些年也面临从业者年龄越来越大、人数越来越少的窘境。有数据显示,至2018年已剩不足10人,“下一步物资谁来运”已成为这一岗位的新问题。无人出租车、自动售货机、自动送货车等机器人作为一种全新的生产力在中国落地,解构和重建了一些工作岗位。在此过程中,曾经“难于上青天”的工作,开始变得简单;那些技术含量不高、重复性强的工作,也逐渐走向衰亡。大量劳动力被解放出来,投身到更具有创新价值的工作岗位上,这何尝不是一次针对生产力的革新?
目前,我国正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持续在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上用力,力求发生动能之变、结构之变、质量之变。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总工程师赵志国介绍,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中国“灯塔工厂”总数已达72家,占全球42%。我国在传统制造业上的综合性优势,有望在AI时代进一步凸显,人工智能正在改变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这是挑战也是机遇。
科技是发展的利器,只有服务于人,才能行稳致远。针对“机器狗”的探讨,实质是探寻如何让科技更好造福人类、服务于人。答案是既要勇于用新事物打破旧的生产生活方式,释放新活力;又要加强管理与引导,为新事物指明发展方向,引导科技创新回归以人为本的初心使命。
为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产业升级的需要,我国近日出台的《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首次将创新能力和劳动付出、技能水平并列提出,为产业工人下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只需做好准备,拥抱变革,未来,新技术行业必将进一步开拓就业创业新空间。(本文摘自《工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