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王成喜
近日,一些短视频平台涌现了某知名企业家进行各种聊天的大量视频。在视频中,该企业家对堵车、调休、游戏等进行了调侃和锐评,甚至还有一些很任性的词汇穿插其间,引发网友热议。事实上,那些吐槽视频并非该企业家本人在发声,而是网友利用AI软件采集该企业家原音生成的配音,但逼真的效果让不少人信以为真。 (10月28日《工人日报》)
□关育兵
声音作为人类表达自我、传递情感的重要载体,其独特性与唯一性构成了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个人身份的象征,更是情感交流的桥梁。然而,在AI技术的强大模仿能力下,声音似乎变得不再那么“专属”。一些人利用AI语音技术合成公众人物的声音并且加以滥用,损害了个人名誉,也扰乱了网络空间的正常秩序。
面对AI语音合成技术的滥用问题,我们首先需要从法律法规层面进行约束和规范。有关部门应加强对AI技术的监管力度,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AI语音合成技术的使用范围和责任主体。同时不仅仅名人,普通人也有声音的权益,对于利用AI技术侵犯他人声音权益的行为,应依法予以打击,确保每个人的声音权益得到充分保障。
其次,AI语音应用工具提供方也应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他们应积极配合有关部门追溯违法音频的生成源头,为打击侵权行为提供技术支持。
作为内容传播的服务提供者,短视频等传播平台也应承担起责任。平台应建立严格的审核机制,对上传的内容进行甄别和追踪,及时发现并删除某些伪造的内容。同时,他们还应加强用户教育,提高用户对AI生成内容的辨识能力和防范意识。此外,平台还应积极与用户沟通,建立有效的投诉机制,对于用户的合理投诉应及时进行处理和反馈。
此外,需要加强公众对声音权益的认识和保护意识。我们要达成共识,那就是声音作为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权益不容侵犯。应通过宣传教育、法律普及等方式,提高公众对声音权益的认识和保护意识,让每个人都能够意识到自己的声音权益并懂得如何维护。
新的时代,语音合成技术也是技术发展的一部分,不是说不能使用,但一定要有严格的规范。现在一些问题已经越来越明显,相关的规范和治理就应该尽快跟上,确保每个人的声音权益得到充分保障,维护声音这一人格之韵,让AI语音应用工具更好地为我们社会的健康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