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海燕
不法分子为了牟取利益,从网络上寻找“上家”购买快递面单,非法获取公民信息6000余条,再通过网络以每条2元左右的价格贩卖给“下家”,以此获利,涉案金额达10000余元。近日,海沧法院发布这样一起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9月18日东南网)
案件中,侵犯个人信息者获刑,让人拍手称快!但同时,大家看到他们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是有“上家”和“下家”的,所以在此案中两人受到惩罚的时候我们不禁要想,他们的“上家”和“下家”呢,类似的案件有没可能都拔出萝卜带出泥,进行全链条的惩处?
信息时代,我们感受网购便捷的同时,也不时感受到一些“副作用”,那就是自己的信息好像在裸奔。有时快递才到手,后面就出现与之相关的骚扰电话。这一切很重要的就是因为有人在暗处对我们的信息虎视眈眈,伺机贩卖我们的隐私。
而信息被盯上有多可怕?其实我们经常碰到的骚扰只是其一,更可怕的是我们的财产安全乃至是人身安全都可能受到威胁。比如快递收货后,就有消费者收到“商家”主动联系,表示商品有问题安排退货等,若信以为真就可能落入骗子的陷阱里,后面也许就是要求提供账号、验证码等等,让人稀里糊涂间将钱转出去。早些年,甚至有一位女性消费者因为快递单上的个人信息被盯上,最后竟惹来杀身之祸。
早期的网购中有很多消费者不注意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但最近这几年大家的意识都提高了,泄露信息往往不是因为个人不小心,而是不法分子太“走心”。就像那句话说的“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一旦被“贼”惦记上,麻烦就来了。像新闻中这案子,有“上家”有“下家”,还有“中间商”。所以此案中的两人被惩处,吃瓜群众还会关注“上家”“下家”是谁,是否惯犯,有没有被追责?毫无疑问,必须对不法分子全链条打击,才能更好地彰显法律刚性,并且让每一个相关人员有敬畏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