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陶小莫
□郭元鹏
近日,上海一家诊所建议一位老人把剩下的8颗牙全部拔掉再种牙的事件引发关注。记者在一些网络投诉平台上也发现,有关口腔医院动辄要求患者多拔牙多种牙,乃至全拔后做全口种植的纠纷越来越多。(8月8日《工人日报》)
随着人们对口腔健康的日益重视,种植牙作为解决牙齿缺失问题的有效手段,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青睐。然而相关报道曝光的一些事例,却让人们对种植牙产生了深深的忧虑:面对“隔行如隔山”的牙科行业,消费者口中的牙齿,哪个该拔,哪个不该拔,到底是谁说了算?尽管说,最终“拔牙”是消费者自己“拍板”的,而问题是遭遇了“劝说多拔掉几颗牙的牙科医生”,消费者的“自己做主”还有多大意义?
像新闻中的小郑,在北京市丰台区一家民营口腔医院看牙齿,尽管开始不同意“多拔多种”,但在医生的反复劝说下,小郑自己也担心起来。明明“两颗健康牙齿本没有拔的必要”,结果还是担心“牙龈状态不好”而接受了手术方案,花费近万元。所以医生毕竟是专业的,患者找医生,首先就是依赖他、信任他,如果医生执意依靠专业优势进行误导,患者很难坚持自己的判断。
而那种能多拔一颗就多拔一颗的做法,显然是唯利是图的鬼魅,某些人为了利益的不择手段,弄脏了一身白大褂。
此时倒霉的自然是患者,本来一颗牙有了问题,结果被劝说之下拔掉了好几颗牙;本来只有几颗牙需要拔掉,最终拔光了满嘴的牙。而让人恨得牙根痒痒的是,“哄骗患者多拔多种”的现象并非罕见。例如,近期某地一家诊所建议一位老人把剩下的8颗牙全部拔掉再种牙的事件就引发了关注。相关调查也显示,有关口腔医院动辄要求患者多拔牙多种牙,乃至全拔后做全口种植的纠纷越来越多。
如何规避“种牙医生哄骗拔牙”的现象?北京一家医疗机构的牙科医师建议患者最好货比三家,增加牙科知识,选取对自身最优的方案。
“货比三家”“学习知识”确是办法,但并非最优解。一旦“种牙医生哄骗拔牙”现象成为潜规则,“货比三家”能有多大意义?而指望“掌握牙科知识”则更困难。显然,让市民“自己防范”不如监管部门“长出铜牙”。牙科技术的进步本应为患者带来福音,当“医生种牙”变成“哄着拔牙”,我们一定不能容忍。
一些医疗机构的过度治疗不仅损害了患者的权益,更破坏了医疗行业的整体形象。医疗机构必须加强内部管理,规范医生的诊疗行为,确保每一位患者都能够接受到公正、合理的治疗。在当前种植牙市场蓬勃发展的背景下,相关监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口腔医院的监管力度,确保其诊疗行为合规、合理,为人们的口腔健康保驾护航。
“种牙医生哄骗拔牙”,医疗行业里这颗唯利是图的“坏牙”需要监管部门拔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