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刘志永
□付彪
记者日前调查了解到,近年来,有人热衷在社交平台、贴吧上创建专门话题、群组,通过借助热点事件进行诋毁、发布无中生有或毫无底线的“泄愤帖”、恶意夸大师生矛盾、渲染家长压迫压榨孩子等,煽动亲子、师生对立。(8月7日《法治日报》)
在网上,类似的帖子、发言及讨论不少。据报道,这些真假难辨的帖子和发言下面,往往有人立即跟进起哄,指责老师无德、嘲讽父母无能,诸如“这样的人不配为人师表”“当时几个人就应该围上去把老师暴打一顿”“这种爸妈活该要不起孩子”“就当他们是空气”等。还有人责骂发帖人或支持者,有的帖子下方“骂声一片”,语言粗鄙不堪。
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网络的虚拟性给负能量发泄提供了便利,个别人在网络平台上借助热点事件,发布恶意夸大师生、亲子矛盾的“泄愤帖”,刻意渲染师生、亲子对立情绪,自以为找到了释放感。殊不知,这属于“可能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网络信息”。如果涉及侮辱或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名誉、隐私和其他合法权益的,更可能构成“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违法信息,属于法律强制性禁止传播的信息范围。
在网上渲染消极、负面、怨愤情绪等不良信息,未成年网民很容易被此类信息侵害,甚至被发帖人诱导做出不良行为,影响其家庭和师生关系,更不利于其健康成长。部分“泄愤帖”煽动未成年人对父母、老师的管教开展恶意反击,甚至教唆未成年人做出违法犯罪行为,危害更为严重。
对毫无底线的“泄愤帖”,网络平台不能视而不见,更不能成为帮凶。“泄愤帖”在网上大行其道,没有平台的疏忽甚至放纵是不可能的。平台必须严格落实发布信息前的提示义务和发现违法信息后的补救责任,发现用户发布、传播含有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内容的信息,应立即采取删除、屏蔽、断链等措施。同时,要依法依约对发帖人进行警示整改、限制功能、暂停更新、关闭账号等处理,及时消除违法信息内容,保存记录,并向有关部门报告。
清扫毫无底线的“泄愤帖”,还需全社会形成合力、久久为功。学校和家庭应担负起未成年人教育引导责任,培养其网络安全意识和法治意识。广大网友应提高对网络信息的识别能力,增强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坚决抵制在网络上煽动极端情绪的“泄愤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