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海峡舆情 >> 八闽聊斋  >> 正文

升学宴过滥,高考生要勇于说不

www.taihainet.com 来源: 台海网 冯海宁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漫画/沈海涛

  □冯海宁

  正值毕业季、升学季,升学宴、谢师宴等宴会正在举办中。在一些地方,“不管考啥样,都得办升学宴”成为约定俗成的规矩。

  媒体采访了解到,有的升学宴是为庆祝考生结束十多年的寒窗苦读,站上了新的起点;有的升学宴则是为父母亲戚的人情往来而举办。(7月8日中新网)

  每年这个时候,“升学宴”都成为热点话题。尽管多地有关部门明令禁止违规操办和参加升学宴等宴请,但不少家庭仍然照常举办升学宴,某些被禁止的对象(如教师)仍偷偷参加学生升学宴。举办升学宴或者谢师宴固然有尊师重道的因素,但今天不少已经变了“味”。

  有的升学宴完全由家长一手操办,高考生反倒变成了“局外人”,有高考生表示“我从我爸朋友圈知道我要办升学宴”;有的家长利用举办升学宴的机会向亲戚、朋友、同事收取红包,高考生沦为“工具人”;有的升学宴暗藏腐败,高考生被蒙在鼓里却在客观上成了“助腐人”。

  这类宴会的“主角”显然应该是高考生,但高考生往往沦为“配角”或“摆设”。而家长成了真正的“导演”兼“主演”,除了收受红包、礼金之外,还免不了自吹一番,或被人吹捧“教子有方”。但很多高考生却不喜欢场面上或酒桌上的表演,甚至在来宾比较高考成绩时,陷入尴尬。

  所以,升学宴真要办,也应由高考生主导,宴会标准、受邀对象、内容安排、表现形式等,都由高考生做主。如新闻中列举的若若,从确定来宾、预定酒店到设计环节、写主持稿等等,都由她自己策划,不收礼金是最大亮点。

  当然,最好是高考生对某些不伦不类的升学宴大声说“不”,明确反对这类活动。即将迈入大学的高考生,大多接近18周岁或已经过了18周岁,完全有能力自己决定升学宴怎么办,或者要不要办。对高考生而言,这是高考之外的另一种“大考”,不充当父母收红包的“工具人”,或者不充当父母膨胀自吹的“喇叭人”,高考生的这一“考”才能得高分。

  而作为高考生父母,不能只顾自己讲排场、重面子、收红包,而忽略孩子的心理。例如有考生表示,她的高考成绩很一般,但父母坚持要办升学宴。而参加宴会的亲戚朋友家不少同龄人则考上名校。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这种对比让她感觉伤害不轻。即便是高分考生的家长,也没必要以沾沾自喜的心理大办升学宴。一来,自己的孩子未必喜欢大操大办升学宴,不该忽视孩子的意见;二来,给亲戚朋友增加经济负担,随礼礼金少则几百多则上千;三来,也不符合勤俭节约和相关禁令的精神,对孩子、对社会都是不良示范。

  笔者以为,在是否举办升学宴这个问题上,家长们务必尊重孩子意见;而高考生也要有明确的态度,要有对某些升学宴说“不”的勇气,争取在人生的重要阶段为自己做主。

相关新闻
@高考考生 报志愿有用!3117所高校全名单公布

明天起高考成绩陆续公布,志愿填报工作也将开启。截至2024年6月20日,全国高等学校共计3117所,其中: 普通高等学校2868所,含本科学校1308所、高职(专科)学校1560所; 成人高等学校249所。 全名单(未包含港澳台地区高等学校)转给身边的考生,祝大家取得理想成绩! (来源:央...

高考后,如何进行心理调适|科普时间

一年一度的高考已经落下帷幕。高考结束后,考生担心成绩不好,担心不能考上理想的大学,担心自己的未来……这些担忧是正常的。在此提醒考生和家长,要客观对待高考,用平常心对待,调整好考试后的生活和心理状态。   考生主要有四个心理问题   高考结束后,考生各种心理需求会...

高考后调适,试试这几个给身心“充电”的小妙招丨科普时间

  随着最后一场考试结束,考生们的心理状态从长时间的紧绷转变为瞬间的释然。   在很多人眼中,高考的结束意味着“释放”。然而,接下来,考生们仍需面对成绩查询、志愿填报和等待录取通知的“后高考时光”,这些时光带来的心理挑战同样严峻,丝毫不逊于考前。这时候,是该选择...

​今天高考,为1342万考生加油!

今天高考,一人一句给高考生送祝福!自信上场,全力以赴。拼到现在,你已经是英雄。高考第一天,为1342万考生加油! (来源:人民日报微博)

厦门一高考生坐错公交又迷路 民警跨区域开通“绿色通道”暖心护送

台海网6月9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朱海鑫 通讯员 高凌哲 程宇)6月8日6时50分,殿前派出所接到一名高考生的报警求助。   该考生称自己本该从殿前坐公交车往SM方向,但是公交车到火炬园那里拐弯时才发现坐错车了,然后又在小东山村口迷路了,目前在小东山公交车站,需要在8点前到达湖滨中学考场,无奈之下只好求助民警帮忙。   出警民警陈瑞俊接警后,立即赶往小东山...